情景案例分析.doc

情景案例分析.doc

ID:5185886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情景案例分析.doc_第1页
情景案例分析.doc_第2页
情景案例分析.doc_第3页
情景案例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情景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情景案例分析试题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1:王同学的父母都是菜市场销售人员,原来王同学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后来父母让他在放学和放假的时候到菜市场帮忙卖东西,为了激励他,在每次销售结束以后都会给他一定的经济补偿,久而久之,王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谈谈你的处理策略。案例2:自从周老师新接了班后,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刚开始时,大家感到很新奇,积极性很高,轮到的值日班长认真负责,其余的同学积极配合值日班长的工作。可是时间一长,新

2、鲜感过后,问题出来了:轮到的值日班长积极性还是很高,可轮不到的同学开始放松了,排队时你推我、我追你,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又偷偷睁开了,吃饭时边吃边说话,对值日班长的教育不屑一顾。你觉得周老师的值日班长轮换制的问题在哪里,你有什么建议?案例3:班上有“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三个是课代表。有的同学反映,他们四个很团结,个个都很牛,谁给他们提意见,不仅听不进去,还可凶了。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案例4:小明今天早晨又迟到了,并且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他这学期

3、已多次迟到了,成绩也不好,班主任也多次和他交谈过,也与家长联系过,小明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也作过保证,但一段时间后,老毛病会复发。最近具同学和家长反映,小明迷恋网络游戏,也经常有厌学情绪,家长也对他没有办法。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小明这件事?对待上网成瘾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附:案例——心理健康    周洁同学,某中学高一新生,来自农村,首次住校,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该同学性格较为古怪,不能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典型的“双困生”(心理和生活困难)。问题

4、:请问,作为她的班主任,您该如何处理“双困生”?网瘾生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实施者的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心理疏导和处理心理危机的基本技能,才能满足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案例中属于“双困生”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形成原因。1.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环境单一闭塞。2.进中学后,开始住宿,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尤其是人际交往、新的生

5、活方式。3.因家境贫困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学习上困难等。4.“双困生”形成原因主要是自我认知缺乏,适应能力差而导致的心态失衡所致。解决方案:1.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要建立特困生档案,作为特殊群体予以持续关注,从生活、学习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2.班主任要考取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技能,及时发现并干预,消除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3.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下手:(1)改变和提高认知能力(2)意志品质塑造

6、,提高情绪自控能力(3)培养开放心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励志拓展引导“双困生”自我实现。4.班主任要想法解决“双困生”的实际困难,转移“双困生”的关注点。特殊情况还要召集同宿舍的其他同学谈话,让同学对其实施关注,随时了解“双困生”的动态。5.认真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联络员网络。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经验分享:  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对全体中学生心理健康

7、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成长环境,从提高认知能力,改变认知方法,塑造坚强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引导他们自我实现这几个方面加强对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成为心理咨询和干预的行家里手,这吴越是解决和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网瘾生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实施者的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心理疏导和处理心理危机的基本技能,才能满足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

8、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该案例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形成原因。1.透支快乐行为极端。上网让快乐更快乐,让痛苦更痛苦。网络成瘾后,每天很长的上网时间让人兴奋的神经“透支”,从而在下网后总是心烦意乱。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渐渐地对生活变得悲观,甚至出现暴力倾向的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2.网瘾体现精神需求。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对网络游戏津津乐道。网瘾能反映出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没有伙伴“互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