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46407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拓展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 “人人成为‘经营者’”是三电贝洱公司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模式,其核心的思想是将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导入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分配模式,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的最大化,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既是一种新颖独创的科学管理,又是一种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 1998年,在经历了八年多的合资历程后,三电贝洱从弄堂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空调生产企业。当时,该公司虽在国内有相对竞争优势
2、,但发展后劲不足;虽已获得新市场配套,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虽有较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并获得QS9000、ISO14000等多种质量体系认证,但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为了跟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领先汽车空调行业技术的进步,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企业绩效,实现效益效率最大化。1998年2月三电贝洱提出了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实践形成了“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把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分解到每个员工并转换为员工参
3、与企业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让广大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把总经理在日常管理中关心的事,变成企业员工每个人关注的事,使总经理从繁忙的管理中“脱身”出来,有更多时间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事;把公司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及下属的各个“经营体”,对“经营体”、“经营者”考核量化,不断改善企业绩效状况,鼓励各方面的创新。通过在工厂的生产一线班组试点,成立班组“经营体”、细化量化资产资源、模拟内部市场结算、形成内部价格体系,逐步推广到其它的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目前公司有95个“经营体”,分布在公司各个主要的职能部门,在完成企业经营指标
4、、加快创新产品研发、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节能减排降低消耗、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拓展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 “人人成为‘经营者’”是三电贝洱公司一种先进的绩效管理模式,其核心的思想是将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导入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分配模式,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的最大化,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既是一种新颖独创的科学管理,又是一种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 1998年,在经历了八年多的合资历程后,
5、三电贝洱从弄堂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空调生产企业。当时,该公司虽在国内有相对竞争优势,但发展后劲不足;虽已获得新市场配套,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虽有较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并获得QS9000、ISO14000等多种质量体系认证,但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为了跟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领先汽车空调行业技术的进步,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企业绩效,实现效益效率最大化。1998年2月三电贝洱提出了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实践形成了“人人成为‘
6、经营者’”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把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分解到每个员工并转换为员工参与企业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让广大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把总经理在日常管理中关心的事,变成企业员工每个人关注的事,使总经理从繁忙的管理中“脱身”出来,有更多时间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事;把公司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及下属的各个“经营体”,对“经营体”、“经营者”考核量化,不断改善企业绩效状况,鼓励各方面的创新。通过在工厂的生产一线班组试点,成立班组“经营体”、细化量化资产资源、模拟内部市场结算、形成内部价格体系,逐步推广到其它的
7、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目前公司有95个“经营体”,分布在公司各个主要的职能部门,在完成企业经营指标、加快创新产品研发、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节能减排降低消耗、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电贝洱公司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一是抓岗位分类。突破传统一线、二线、三线岗位划分的方法,按管理跨度最小化原则将岗位分为生产岗位、物资流通岗位、生产支持岗位、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等五种岗位。同时明确相应岗位经营体的责、权、利。“责”是指其对所用资源负相应经济责任;“权”是指其在经营范围内对一切资源具有
8、使用权,以及资源配置的知情权、参与权;“利”是指按经营成果、经营业绩及约定的条款获得收益。二是抓交换关系。通过买卖、服务、契约三大关系,定义内部的虚拟市场中各个岗位经营体之间的相互交换方式,为经营方案的制定、绩效管理的体现和资源精细量化奠定基础。“买卖关系”,主要从事产品加工、装配、物资流通,以收购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