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ID:51842404

大小:51.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6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页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2页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3页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4页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单个词语型   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

2、”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   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   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   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

3、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如学与问》《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自卑与自强》《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继承与创新》《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6、完整句子型   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

4、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题目:雕琢心中的天使   1、从对象的角度思考:我,妈妈,孔子,丛飞,巴金,李白……   2、从办法(方式)的角度思考:用爱,用奉献,用执着;用改造自己,用保持本色;用勇敢,用坚强,用献身……   3、从原因的角度思考:责任感,使命感;人生有追求,个人有理想……   4、从宾语的类属角度思考:人格高尚,才能卓越,形象高大,本色纯真,贡献巨大……   5、从后果(意义)的角度思考:自己幸福,人生精彩,社会美好;天地宽广,人际和谐,社会进步……【一练】   请以“架一座心灵之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立意

5、:                                                                                                                                                  【分析】   思路1:减少冷漠、猜疑,增加理解、交流,形成互敬互爱、互谅互让的人际关系。   思路2:消除歧见、误解,保持健康的心态。   思路3: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起创造的灵感。只要双方敞开心扉,让各自不同的见解或主张相互碰撞,新异的思想火花就会不断迸发。   思路4:双方以平等和真诚赢得尊重和信赖。

6、   思路5:以宽容和包容达到心灵的默契。   思路6:要善于倾听和表达。善于倾听,能够提升交流的质量;善于表达,能使陌生人不再疏远,使朋友更加亲密。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2009年我省高考作文题目为《这也是一种_______》,就属于半命题作文。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补题之前首先要抓住《这也是一种_________》这一文题中的两个“题眼”:   1、关键词一:这  “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

7、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  2、关键词二:也  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常见误区警示: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比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