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37867
大小:3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
2、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3、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2.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3.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
4、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问题一、结合课本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完成以下表格。问题二、思考课本第11面《学习延伸》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春秋繁露·茶义》材料二:夫仁谊①礼知②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
5、祜,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2.课堂教学(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简要介绍董仲舒生平。让学生了解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设问:《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文帝为什么采纳他的建议并实施?(2)、过程:(围绕重难点,设置四个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在学生讨论回
6、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探究二、结合课前准备问题一,让学生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汉武帝为何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实施?(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然后各组推出代表陈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由此,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探究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并认识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武帝的以上三项措施为儒家思
7、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探究四、结合课前准备二,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学生阅读,解析,教师归纳,积极可取的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当摒弃的有:唯心主义的成分;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用;神学迷信色彩。)板书与小结:板书一子目为架构,务求简介明了,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
8、个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六、教学效果预测:总之,本课教学我期望将课前预习思考,课中探究互动,课后学习延伸有机结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优秀文化传统,并形成开放的思想文化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