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

ID:51773934

大小:43.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_第1页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_第2页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_第3页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创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渗碳工艺流程及装备改进创新一、参加人员:罗磊军、付广霞、陈志辉、梁亚民、刘桂金二、立项时间:2008.10.5—2008.12.30三、立项原因:1.2008年5月份,热处理车间新增两台200KW井式渗碳炉,渗碳工艺由电脑控制,方法为“自适应渗碳法”。后来在试用过程中发现该方法控制时,炉气碳势波动特别大,远远超出出厂设定的±0.05%,而且调整起来特别困难,产品质量难以保证。2.新增渗碳炉电机为全封闭式,由于车间噪音也大,从炉子表面无法判断电机运转是否正常,也曾因此出现产品不合格的情况;而且该类型渗碳炉的废气

2、点火管道为弯曲状,导致阀门和点火孔经常堵塞,无法燃烧废气,也不能从火苗的颜色定性判断炉内碳势。3.如今车间共有四台渗碳炉,渗碳产品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统计工件状态极为繁琐,很容易混淆。4.网带炉淬火油槽冷却性能不足,导致产品硬度偏低。5.以往的渗碳产品加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对渗碳装备以及加工流程做了改进和创新。四、立项过程1.针对碳势波动幅度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决定将电脑控制的“自适应法渗碳工艺”改为手动调整的“分段法渗碳工艺”。为尽快试验出新型工艺,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再结合以往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每

3、一炉产品都设定不同的温度、时间、碳势等参数,然后通过在渗碳过程中反复进行炉温测定、定碳片炉气碳势测定、过程试样检查,以及渗碳之后剥层实验碳含量测定,用金相法、硬度法检验二次淬回火试样等手段,积累了各种数据和大量经验,根据各项数据分析判定工艺可行性和工艺合适程度。通过两个月来不间断的测试,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终于试验出了目前最为优良的渗碳工艺程序。2.为了解决新增渗碳炉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我们决定对电机运行监控和排气管道进行改进。首先,在电机和渗碳炉控制系统上安装监控装置,一旦电机出现故障,报警闪灯便会报警,

4、如此维修人员就可以迅速排除故障;其次,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加工改造,制作出φ60mm直立状的排气管道,并在管道上端增加一个尖锥状盖子,盖子上开φ3.5mm的小孔,便于点火燃烧废气,这样改进后避免了废气孔堵塞,火苗燃烧平稳,通过火苗的颜色和长短可以初步确定炉内碳势,进一步避免了渗碳过程中的隐患。3.由于设备增加,渗碳零件数量种类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产品混淆不清,我们集思广益,为每台设备编上编号,设立专用标识牌,对每一炉产品都填写相应的“渗碳产品装炉单”,挂于标识牌上,详细注明炉号、产品型号、材质、数量、装/出炉时间

5、等等,做到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另外,为了加强对渗碳过程控制,我们编制了“渗碳炉运行监控记录”,每个小时进行一次巡检,包括温度、碳势、电流、煤油滴注、循环风扇、空气泵、冷却水等等,记录渗碳炉工作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便能及时排除。4.热处理车间网带炉淬火油槽虽然安装有喷淋和串动装置,但是冷却效果依然不够理想,经分析,原因在于淬火油循环较差,造成冷却速度慢,必须安装搅拌机。我们利用一台1.1KW的旧电机和一些废旧材料,只用了3天时间就加工调整完毕,效果非常明显,淬火硬度明显提高。5.随着用户和市场对渗碳产品的质量要

6、求越来越严格,工期要求越来越短,老的加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要求,渗碳装备、加工流程的改进和创新迫在眉睫。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决定采用45#60mm厚钢板加吊杆的方案,针对不同尺寸段的产品,设计出Φ640mm、Φ680mm、Φ700mm、Φ720mm、Φ760mm等各种工装底盘,同时将受力部位最大的吊环装置去掉,避免吊环断裂情况出现。这样,一套设备全重不超过130公斤,不仅减少了材料费用,而且大大增加装炉量,提高了渗碳效率,节约了成本。加工流程方面,也以近期长沙邦联产品H961649/H961616系列圆锥

7、滚子轴承内外圈为例子进行说明。该产品有效壁厚在60mm以上,二次淬火时,由于胎具与产品温差太大,造成预冷状态,并且使用胎具淬火时准备时间较长,工件入油前温度已经降低了不少,致使淬回火后工件出现软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究了多种方案,最终决定使用先整形后淬火的方案。即在该工件高温回火后先测量平面度和椭圆度,将这两项超差的工件用淬火胎具进行整形,整形合格后再使用辊棒炉二次淬火。这样淬火后,没有软点,硬度均匀,质量稳定。五、效果:1.经过工艺的改变,目前渗碳炉运转正常,碳势波动幅度控制在±0.02%范围内,渗碳产

8、品质量稳定,提高了我车间渗碳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准,为以后我公司产品的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2.增加电机监控之后,杜绝了因电机故障而导致的成批质量事故。废气管道的改进,堵塞情况再也未曾出现,而通过废气火苗的颜色也能定性地判断出炉内碳势状况,使渗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排气流畅,便于监控。此项改造不仅为公司节约成本2000余元,还达到了减排的目的。3.“渗碳产品装炉单”和“渗碳炉运行监控记录”的使用,极大方便了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