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57219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制造平衡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造平衡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说课材料教学特色《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制造平衡》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天平和杠杆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再次做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教学中我考虑到平衡现象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学生却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对平衡的条
2、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这种了解并不清晰,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学生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注重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在上课初始,我通过生活中的扁担引出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猜想。当然这种猜想只是一种假设,是不是真的这样?还不能肯定,必须要充分的证据来支撑。从而引出下面寻找证据环节。到课堂的最后我又一次“请出”扁担,请孩子们上台挑扁担,制造平衡。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延展到课堂外。不仅活学活用
3、了知识而且课堂气氛在此时达到了高潮。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之上。教材中的第一部分活动——等臂等重,可以平衡。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第二部分活动——改变钩码的位置,记录杠杆尺平衡时的状态,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教学时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所以我舍去了课本的前两个导入活动,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第二个实验上。另外我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实验,而不是盲目的悬挂。在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示范和方法的指导,并设计了有利于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实验记录
4、表。这样经过改编后,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有效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从提出猜想到实验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四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利用实验工具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猜想二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师说:在左边第一格挂两个,右边不能挂在相应的第一格,能制造平衡么?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老师的追问、学生的思考以及不断调整钩码的位置和改变钩码的重量等,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实验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开始扁担的出现,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
5、的兴趣。而结束前扁担的再次出现,使课堂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高潮,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前后呼应,学以致用,使学生无形中强化了科学学习的愿望,可谓“润物细无声”。由于教师引导恰当,并设计了有利于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实验记录表。所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学反思试教时发现,在课堂上时常出现学生探究速度不一,深入程度不同的现象。有的学生对于科学课堂中的猜想比较陌生,有的学生对于怎样设计实验,怎样分析数据等比较惘然,有些甚至在实验说随意玩,而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只要看到有小组探究成功,得出了教师所需的结论就草草收场,结束探究活动
6、,这样一来探究实验的效果可想而知,并没有达到科学课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我就一直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呢?我是在“观察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组织”这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先由老师扶着学习实验,再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探究的方法,领略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开始我就创设了问题情景。“怎么使老师的扁担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原有经验进行思考。在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我利用一组典型的不等臂平衡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避免了猜想的盲目性。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从而引出后续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考不断
7、深入,自然地进入证明猜想二的实验验证活动。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实验记录表的记录方法。为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自主实验、顺利记录奠定基础。我认为在科学课堂上有的讲授是有必要的。实验中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每个环节教师都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需要的帮助是什么,哪些问题学生单独思考或小组合作后可以解决等每一步老师都要作到心中有数。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经历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我也收益匪浅,可谓“教学相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