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

ID:51717542

大小:36.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_第1页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_第2页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_第3页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_第4页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信管1202张雨豪2012012046创新,在当今这个世界可谓比比皆是,苹果的乔布斯依靠创新思想,将Apple产品做到了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也正因为乔布斯的创新思维,让他的产品和他本人都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与追捧。当今,互联网化正带动着许多行业、产业的组织变革和商业变革。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金融领域的创新带来了巨大活力,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水平。首先,从银行来说,现在银行已普遍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办各类业务,银行服务的成本有了下降,银行传统信贷的模式有了改变,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尤其是支付结算的

2、能力和效率都有了提高(例如工商银行现在每秒钟业务交易量峰值已超过8700笔,在去年一年的电子银行交易已占全部交易的88%,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到了456万亿元,所有的异地支付早已实现实时完成。);各家银行的服务模式都已越来越多地、越来越自然地融入商业场景之中,一个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银行架构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其次,这些年来,各类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已从最初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更多进入了资金募集、理财和借贷领域。如果说Paypal、ApplePay和支付宝等,是让小额支付更便捷,那么

3、P2P、众筹包括余额宝等则是对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它给不少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也满足了一些人筹集资金的需求。近来,一些人又已经开始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区块链技术,不少人正在争先恐后地进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和记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这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的令人振奋,令人欣喜。但我认为在看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积极变化的时候,在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似乎也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金融创新的全部内容是不是金融的互联网化;二、是否应该避免陷入技术至上、唯数据论的误区。第一点比较容易理解,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关于第二

4、点想必看法不会完全一致。我想就此谈谈一己浅见。这可以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沈艳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章说起。沈艳教授的文章题目是《大数据分析的光荣与陷阱——从谷歌流感趋势谈起》。她在文章中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谷歌公司在2008年11月启动了一个“谷歌流感趋势”(GoogleFluTrends,GFT)项目,这个项目曾被许多人认为是大数据分析优势的一个证明。这个项目的团队曾宣布他们通过数十亿搜索中45个可能涉及流感关键词的分析,就能够比美国疾控中心提前预报流感的发病率,从而使人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患上流感。倘若真能如此,这

5、个成果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可惜的是2014年,美国《科学》杂志的有关文献报道了GFT在2009年没有能预测到有关流感的爆发,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的108周里,有100周预告不准(预测率是实际报告值的1.5倍多)。沈艳诘问道,为什么传说中充满荣光的大数据分析会出现如此大的系统性误差呢?她认为如果在数据分析中只关心相关关系而不注意因果关系是不行的,必须避免模型对数据值作出“过度拟合”,她还指出尤需注意不能以为大数据可以完全替代小数据,她呼吁要防止坠入“大数据陷阱”,力戒“大数据自大”。我十分赞同沈艳的观点。沈教授

6、所指出的问题正是若干年来我们在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所一直十分注意和努力想解决的问题。撇开银行在产品研发、客户营销、员工及机构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应用问题暂且不谈,就说银行最常见也最重视的风险管理,多年来许多银行尤其是一些大中型银行都在如何利用数据技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工商银行在估算客户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的时候,十分注意把数据长度作为风险参数量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要求数据观察期起码必须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以努力避免简单地以昨天的数据来说明今天和预测明天。现在工商银行

7、非零售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客户违约率、损失率数据积累长度均已超过12年。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不少银行还建立起了全行数据质量的管理标准和平台,不断进行内部评级的复核验证,以尽可能减少失真数据的干扰和影响。为了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仅工行就开发了34个法人客户评级模型,实现了对所有法人客户违约概率(PD)的计量,开发了175个信贷产品的3类债项评级模型,实现了对违约损失率(LGD)的计量。对零售业务,工行还开发了75个信用评分模型,覆盖了个人客户准入、账户信贷审批和业务管理的完整业务生命周期。在面对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例如

8、利率、汇率、债券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的防控方面,我们制定了16个办法,开发了17个定价估值模型来进行风险价值(VaR)和压力风险价值(SVaR)的计量,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