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84311
大小:993.4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纪伯伦10﹡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作家作品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群山秀美风光赋与他艺术的灵感。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
2、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剪裁缝衣的妹妹相依为命。一九0八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一九一一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
3、:“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纪伯伦生活时代的黎巴嫩,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他激进的思想和当时的政治相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背景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
4、壑()chìdǎoniùqiàozhōnɡkuìcuìdìqiónɡcuǐcànxiānɡqiànáoxūhè读准字音解释词语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赠送(礼品)。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纹丝不动: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似。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傲慢的气势逼人。一点儿也不动。学习《浪之歌》纪伯伦学习散文诗的方法:有感情地读课文。品读悟出诗中形象。结合背景,把握作者感情。探究语言及写法。美读要求1、朗读中感
5、知诗歌的形象。2、朗读中体味情感,注意流畅(节奏、停顿、快慢等)。3、朗读中重在进入情境,体会抒情性。自由美读课文默读思考、合作探究思考:“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我读到了的浪浪唱出了的歌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的浪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讨论:文中海岸的恋爱对象有变化吗?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在这首散文诗里,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着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除具有人的特点,
6、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探究主旨:这首诗仅仅写浪对岸的爱情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任意一个角度品读,说说《浪之歌》美在……海浪和海岸原本就是相依相偎,分分合合的,作者根据他们各自本身的特点,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他们人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发挥
7、自己的想象,赋予他们特定的含义。投影出示《泪与笑》引子部分的话语。夜晚来临,花朵将瓣儿拢起,拥抱着她的渴望睡去;清晨到来,她张开芳唇,接受太阳的亲吻。花的一生就是渴望与结交,就是泪与笑。请你根据花儿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花之歌》。四.拓展延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