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21580
大小:3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2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和》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地位与作用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2.逆序相加求和。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
2、、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高一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已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普通班级,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
3、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5●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四、过程设计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如下:公式应用与议练活动(1)(5分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18分钟)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分钟)公式应用与议练活动(2)(9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公式的认识与理解(4分钟)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新课引入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嵌有大小相同的宝石,共有100层,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也即计算1+2+3+…..+100=?现实模型:①图片欣赏②生活实例模型直观用实际生活引入新
5、课。5探索公式首先认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然后提出问题:高斯是如何快速计算1+2+3+4+…..+100?分析高斯求法得出的式子,发现Sn=1+2+3+…+98+99+100(1)Sn=100+99+98+…+3+2+1(2)(1)+(2)得:设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则问题1老师:利用高斯算法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老师:但是否刚好配对成功呢?但是对n讨论麻烦了,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求前n项和公式呢?接下来给出实际问题:伐木工人是如何快速计算堆放在木场的木头根数呢?问题2:如何用倒置的思想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呢?方法一:两式相加得:方法二同样利用倒序相加求和法,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6、:两式相加得:学生: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原式=50(1+101)=5050学生:通过等式变形,可把一组数求和看作先求得两组完全相同的数组的和再除以2即可学生:将首末两项配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配对,以此类推,每一对的和都相等,并且都等于。学生:不一定,需要对n取值的奇偶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刚好配对成功。当n奇数时,中间的一项落单了。学生观察动画演示,不难发现用倒置的思想来解决此问题。(由上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容易想到倒序相加求和法。)学生:利用倒序相加求和法。将中的每一项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巧妙的改写,在倒序相加求和时,每一组中的d都
7、被正负抵消了。高斯求和众所周知,学生能快速解答。这里用到了等差数列脚标和性质从高斯算法出发,对n进行讨论寻找求和公式思路自然,学生容易想到。倒序相加求和法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为以后数列求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5探索公式议练活动引导学生带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换掉整理得到公式2。能否给求和公式一个几何解释呢?教师提示将求和公式与梯形建立联系。例1: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