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

ID:51521285

大小:1.33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20-03-22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_第1页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_第2页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_第3页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_第4页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肠道传染病知识(菌痢、伤寒、霍乱)培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西城CDC肠道培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感染内科叶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可将本菌分为4群47个血清型:A群-痢疾志贺菌有12个血清型;B群-福氏志贺菌有16个血清型;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D群-宋内志贺菌只有1个血清型。我国多数地区流行群以B群福氏为主,痢疾杆菌各群、型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

2、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粪便里可生存1~2周,但对热及各种化学消毒剂较敏感。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流行病学意义大。•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病原菌污染水、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进食被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暴发流行。•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巩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流行特

3、征: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进入肠道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IgA拮抗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粘膜炎症反应+小血管循环障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肠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细菌被吞噬,很少侵入粘膜下层,亦不侵入血流,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偶发生败血症志贺菌释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发热及毒血症症状机体对之敏感产生强烈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全身小

4、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引起DIC及血栓形成加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病理•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基本病理变化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2.临床类型:(1)急性:①普通型(典型)②轻型(非典型)③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2)慢性:①慢性迁延型②慢性

5、急性发作型③慢性隐匿型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d,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d。痢疾志贺菌感染临床表现较重,宋内氏痢疾杆菌感染多较轻,福氏痢疾杆菌感染病情轻重介于两者之间,但易转为慢性。1.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有畏寒、高热,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可十多次至数十次,初为稀便,可逐渐转变为粘液脓血便。体检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及时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未经治疗者可发展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次数少,每日可数次,多为稀便有粘液

6、但无脓血,腹痛轻,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短,3~7d可自愈,亦可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根椐其临床表现可分3型: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博细速,心音低远,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②脑型(呼吸衰竭型)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表现为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及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亦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均,呈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等呼吸衰竭表现。此

7、型较严重,病死率高。③混合型可同时具有上述两型之表现,最为危险,病死率很高。2.慢性菌痢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如急性期未及时诊断及抗菌治疗不彻底者;或为耐药菌株感染;亦可因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或原有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或肠寄生虫病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3型:(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迁延不愈,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亦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慢性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病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

8、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病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有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亦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慢性菌痢可有贫血。--便常规: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