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

ID:51511479

大小:1.4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25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_第1页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_第2页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_第3页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_第4页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4年的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教学教案 简易通 常考问题1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考问题12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真题感悟][考题分析]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2.平行关系的转化两平面平行问题常常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平行,而直线与平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以下为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示意图.3.直线、平面垂直

2、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4.垂直关系的转化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类似,它们之间的转化如下示意图.在垂直的相关定理中,要特别注意记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当题目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时,一般都要用此定理进行转化.热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

3、判断【例1】(1)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1⊥l2,l2⊥l3⇒l1∥l3B.l1⊥l2,l2∥l3⇒l1⊥l3C.l1∥l2∥l3⇒l1,l2,l3共面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热点与突破(2)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m∥n,m⊥α⇒n⊥α;②α∥β,m⊂α,n⊂β⇒m∥n;③m∥n,m∥α⇒n∥α;④n∥β,m∥n,m⊥α⇒α⊥β.其中假命题的序号是().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1)当l1⊥l2,l2⊥l3时,l1

4、也可能与l3相交或异面,故A不正确;l1⊥l2,l2∥l3⇒l1⊥l3,故B正确;当l1∥l2∥l3时,l1,l2,l3未必共面,如三棱柱的三条侧棱,故C不正确;l1,l2,l3共点时,l1,l2,l3未必共面,如正方体中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故D不正确.(2)因为α∥β,m⊂α,n⊂β,所以可能有m∥n,也可能有m与n异面,故②错;m∥n,m∥α,则可能有n∥α,也可能有n⊂α,故③错.易知①④正确.答案(1)B(2)D[规律方法]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学会用三种语言表达公理、定理并做到真正理解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训练1】

5、(1)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②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③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④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2)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l∥α,则l⊥β解析(2)利用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定理判定,用特例法.设α∩β=a,若直线l∥a,且l⊄α,l⊄β,则l∥α,l∥β,

6、因此α不一定平行于β,故A错误;由于l∥α,故在α内存在直线l′∥l,又因为l⊥β,所以l′⊥β,故α⊥β,所以B正确;若α⊥β,在β内作交线的垂线l,则l⊥α,此时l在平面β内,因此C错误;已知α⊥β,若α∩β=a,l∥a,且l不在平面α,β内,则l∥α且l∥β,因此D错误.答案(1)①③④(2)B热点二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证明(1)如

7、图,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又因为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2)连接BD.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规律方法]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

8、行关系的根本.在垂直关系的证明中,线线垂直是问题的核心,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根据已知的垂直关系证明线线垂直,其中要特别重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AB=AC=1,F为BC的中点,∴AF⊥BC,又AD⊥平面ABC.CE∥AD,∴EC⊥平面ABC,A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