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

ID:51478481

大小:5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5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_第1页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_第2页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_第3页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_第4页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科中风病诊疗常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科中风(脑血管意外)中风为中医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的疾病。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属中风范畴,又称脑卒中,主要包括出血性与缺血性。【诊断】一、西医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诊断。二、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参考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1986年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分型如下:(一)中风急性期(发病两周以内,严重者可为1个月)1、中经络⑴肝阳暴亢:

2、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便干尿赤,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⑵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⑶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肢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⑷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2、中脏腑⑴闭证: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头痛项强,喉中痰鸣,口襟不开,两手握固,二便闭塞,肢体强痉。或见有面赤

3、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见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⑵脱证: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四肢逆冷,脉细弱或沉伏。若见冷汗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则为真阳外越之危象。(二)中风恢复期(急性期后至半年)及后遗症期(发病半年后)1、脾虚式微: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言语謇涩,面色萎黄,形体枯槁或肥胖并气短乏力,口流涎,食欲不振,心悸自汗,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质暗淡,脉沉细或细涩。2、痰瘀阻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舌强言謇,头晕目眩,舌质暗淡,或唇舌瘀斑

4、,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3、肝肾阴亏: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喎斜,言语謇涩或失语,眩晕耳鸣,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4、肾虚筋痿:此型多见于后遗症期患者。半身不遂,肢体痿废甚或拘挛,或伴见语蹇,目眩耳鸣,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大小便失控,舌暗淡,脉细弱。【中医治疗】一、急性期治疗:中风急性期除中医药救治外,必要的西医神经内科救治措施需同时进行。出血性中风若出血量大,或有明显的神志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协同脑外或ICU救治,生命体征稳定后进入针灸科病房,实施临床康复。(一)针灸治疗的原则和穴位1、中经络针灸调任通督法为大纲主穴

5、:关元、气海、中脘、人中、百会;配穴: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手三针(曲池、合谷、外关)、内关、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委中、阳陵泉;辨证选穴:肝阳暴亢,加太冲、风池;风痰阻络,加丰隆、风池;痰热腑实,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关元、气海改用灸法。操作: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关元、气海施补法;人中施雀啄法;百会及颞三针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内关、三阴交平补平泻手法;余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2、中脏腑闭证:针灸:调和任督为大纲主穴:关元、气海、中脘、人中、百会;配穴: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极泉、尺泽、委中。操作:每天治疗1次,

6、每次留针30分钟。阳三针:平补平泻法;人中施雀啄法;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脱证:针灸:取任脉经穴为主主穴:神阙、关元、百会配穴: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操作:在神阙、关元、百会穴施灸,每天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归来及三阴交可用补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二)中风急性期并发症处理:中风急性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颅内压增高、肺部感染、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二便障碍及抑郁焦虑状态等。针对各种并发症,我科在临床上采用针刺、中药外治内服等多种方法治疗。1、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表现为面红目赤、烦躁者,作为配合治疗可结合使用用

7、双耳尖放血;表现为面色萎暗者,可针刺双涌泉穴。神昏伴高热者用安宫牛黄丸鼻饲;伴肢体抽搐者可用紫雪丹鼻饲;伴痰浊较盛者可用至宝丹鼻饲。2、肺部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十宣放血,背部闪罐及中药药物贴敷,及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3、吞咽困难:针刺可作为主要治疗干预手段,取百会、风府、廉泉(舌三针)、天突、风池、供血。4、上消化道出血:云南白药0.5-1g,每天3次冲服或鼻饲,作为辅助治疗可针刺地机、隐白穴。5、二便障碍:(1)尿失禁:针刺中极、曲骨、秩边;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中极;(2)伴腑气不通,大便秘结属燥实热结者,急用大承气汤煎服

8、,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