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

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

ID:51474503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_第1页
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_第2页
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关系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生规律及诊治点。方法:对138例异位妊娠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占同期正常妊娠的2%,其危险因素与宫内节育器大有关系。【关键词】异位妊娠宫内节育器盆腔炎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占妊娠总数的2%左右,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9%〜10%。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妇产科的主要课题。通过近10年的临床观

2、察,发现异位妊娠发生的原因除与曾有异位妊娠史、盆腔炎、不孕史有关外,还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类型有密切关系。为此,将我站138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防治特点。资料与方法2000-2009年治收孕产妇6900例,其中手术证实异位妊娠138例,占同期分娩的2%;年龄18〜40岁,平均29岁;138例患者中有128例(93%)为农村居住人口,城市居住人口10例(7%)o临床表现:有停经史、腹痛112例(81.2%),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的26例(18.8%),其中并发腹腔

3、内出血休克72例(52.2%)。异位妊娠的类型及比例:术后病检证实卵巢妊娠2例(1.4%),腹腔妊娠1例,占异位妊娠的0.7%,间质部妊娠4例(2.9%),宫角妊娠2例(1.4%),其余129例(93.5%)均为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与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的关系:138例异位妊娠中,初孕12例(8.7%),经产妇126例(91.3%),既往有流产史113例(81.9%),已采取避孕措施的131例,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的113例(86.3%),行输卵管绝育史6例(4.6%)o口服避孕药12例(9.2%),有

4、附件炎及盆腔炎病史的82例(59.42%)。治疗及结果收住的13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行剖腹探杳术,其中115例因并发腹腔内出血休克行急诊手术,2例卵巢妊娠破裂行孕卵端切除术,其中6例为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生异位妊娠行孕卵端切除术。病因分析异位妊娠的病因至今不明,国内外资料报道,和宫内节育器、宫腔操作、不孕等有密切关系,本组中131例已采取避孕措施,放置宫内节育器共113例(86.3%),其中放置T型IUD63例(55.8%),放置母体乐44例(38.9%),宫型IUD6例(5.3%);在月经后12天左右放

5、置的82例(72.57%),经后3~7天放置的31例(27.4%);在乡卫生院、乡计生服务所放置102例(90.2%),县及县级以上医院放置11例99.7%)o有附件炎、盆腔炎病史82例(59.42%),有宫腔操作史的122例(88.4%)。说明异位妊娠发病的高危因素与宫内节育器放置的时间、放置器械的消毒、IUD的类型、宫腔操作不当及因此而引起的附件炎、盆腔炎关系密切。但国内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研究表明,IUD本身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若IUD避孕失败时,则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较大,此外,宫内环境不

6、良,附件炎、盆腔炎影响输卵管的运动和捡拾作用,都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关系。预防讨论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可逆、长效等诸多优点,是已婚特别是已有一个孩子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措施,我国2亿多育龄妇女,有51%的妇女使用IUD避孕,我国育龄妇女IUD的使用占全球使用IUD妇女总数的80%左右,所以关注IUD引起的不良反应对防治异位妊娠意义重大。应每2〜3个月进行1次X线或B超检查;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IUD引起的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不良反应,及时治疗由此而引起的附件炎、盆腔

7、炎;早期发现异位妊娠,及时进行治疗。作者:惠霞作者单位:731100甘肃省临夏州计划生育服务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