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

ID:51470575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2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84例患者,均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mg,1次/d,口服,餐后或与食物同服,30d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7.6%(40/84),其中完全缓解(CR)占1.2%(1/84),部分缓解(PR)占46.4%(39/84),疾病稳定(SD)占40.5%(34/84),进展(PD)占12.0%(10/8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1%(74/8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个

2、月。无治疗相关死亡,严重不良反应为川级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疗效显著,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是一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效安全的药物。[关键词]伊马替尼;胃肠道间质瘤;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2(a)-0086-03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在消化道发生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机制80%〜90%为c-kil.基因突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a)基因突变为5%〜10%。这些突变导致受体酪氨激酶活化,细胞增殖失控

3、,肿瘤形成和发展[1]。GIST是对传统化疗高度耐药的肿瘤,也不适合放射治疗,因此针对酪氨激酶的靶向治疗无疑成为治疗的关键。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口2002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GIST以來,已被很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了疗效。本研究观察江苏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月〜2011年8月对84例晚期GIST患者一线采用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84例,均为经病理证实的晚期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无法再次手术的GIST患者,CD117表达阳性;

4、治疗前无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血象正常,一般状况按Karnofsky评分$60分;均为一线治疗;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可供疗效评价;预计生存〉3个月。木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3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1.68:1,中位年龄56岁(21〜80岁)。肿瘤原发部位胃32例(38.1%),小肠30例(35.7%),腹盆腔12例(14.3%),结直肠8例(9.5%)和食管2例(2.4%)。有转移病灶者共63例(75.0%),转移病例中:肝脏转移27例(32.1%),腹腔转移33例(39.3%),纵隔转移2例(2

5、.4%),肛周会阴转移1例(1.2%)。共有70.2%(59/84)的患者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2方法所有患者口服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10473,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23)400mg/d,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持续服用至肿瘤进展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1.3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详细记录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或CT、腹部CT。初次给药后12周及此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服药12周以上者评价疗效和

6、不良反应,不足12周者不进行疗效评价,仅统计不良反应。肿瘤客观疗效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为证实所有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为证实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230%并持续4周以上,疾病进展(PD)观察到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D)为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o不良反应依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第二版(NCI-CTC2.0版)进行评价[2]。统计无进展生存期(PFS)即从初次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间隔。1.4统计

7、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全组84例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6~58个月),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47.6%,其中CR占1.2%(1/84),PR占46.4%(39/84),SD占40.5%(34/84),PD占12.0%(10/8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1%(74/84)o有效病例常在几天内症状改善,体能状况好转。其中27例肝脏转移患者有效率为59.3%,疾病控制率为88.9%,33例腹腔转

8、移患者有效率为62.5%,疾病控制率为97.0%,腹腔转移与肝脏转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97.6%(82/84),2年生存率为86.9%(73/84)o2.2不良反应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