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

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

ID:51468176

大小:490.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_第1页
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_第2页
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飞翼型飞机主起落架与舱门联动收放机构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壅飞翼型飞摘要:对飞翼型飞机的起落分析。并对联动收放机构的关键词:起落架;舱门;联中图分类号:V226R&EMechanismDesignofThinWingTypeMLGandDoorWANGXiao-feng,ZHANGWei,WULin,LITian-nan(AVICLandingGearAdvancedManufacturingCorp.EngineeringCenter,Changsha410200,China)Abstract:Anewdesignideaforlinkageactuatedwithlandinggearanddooris

2、discussedinthispaper.AccordingtoanalyzeandlayoutoftheR&Espace,theR&EmechanismisanalyzedofkinematicalsimulationusingCATIA.Thenthestrengthandstiffnessareanalyzedandcalculated.Inordertomeetthedemands,thispapersolvesthelinkageactuatedwithlandinggearanddooramongthehole—in-the-wallspa

3、ce.Keywords:landinggear;door;linkageactuated;kinematicalsimulation1问题提出大。作者在前期反复进行了多轮设计、改进,提为减少系统资源,提供系统的可靠性,某飞出了一种新的联动收放设计思想,在有效间隙征翼型飞机要求实现起落架与舱门的联动收放。起得主机同意后,进行了机构设计。落架收入机翼舱内,由于翼厚很薄,导致起落架在前期收放时发生严重干涉,通过协调,对起落架转轴方向及收放形式进行了改进设计,才基本满足空间收放要求。实现起落架与舱门的联动收放,需要在起落架与舱门之间布置连杆机构,由于起落架收上

4、时,沿飞机三向空间已经相当紧凑,收容空间已经饱满,导致舱门收放机构布置困难。起落架与机翼之间的有效间隙如图1所示。考虑到运动机构之问的弹性变形,按照机构图l起落架收上后与机翼之间的问隙间隙设计要求C1],动结构之间要求至少25.4ram,静结构之间要求至少12.7ram。通过分析后,不含2联动收放原理描述舱门时起落架与机翼之间的有效间隙均小于动、新的联动设计思想来源于碰撞原理,文献静结构件之间的间隙要求。[2]中应用该原理实现了起落架与上位锁之间的考虑到上述因素,在有效间隙前提下,运用集成运动仿真。起落架收上操作时,在收放作动常用的联动技术实现舱门与起

5、落架联动难度相当筒的驱动下,绕其转轴转动,当到达一定角度后,收稿日期:2011-05—11发通过碰撞驱动舱门连杆,起落架驱动轮沿着特定3.1理论分析轨迹在驱动连杆上滚动,推动连杆绕铰接轴转动,根据工程实际,该平行四连杆所有转动副均带动舱门实现收上操作。起落架放下操作时,在不能作整周运动,结合文献[3],任何构件为机重力和作动筒载荷驱动下,实现放下操作,此时架所组成的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此处L定为机舱门连杆转轴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推开舱门,实架。这种机构必须满足条件:最短构件与最长构现起落架与舱门的时序控制操作。件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他两构件长度之和。即:起落架

6、与舱门之间的联动机构设计原理如图3+,J4>L1+L2(1)2所示(1)根据联动收放机构原理,连杆L与机翼的铰接轴应在起落架支柱上方,考虑到杆件受载、/转轴铰接轴尺寸及起落架与机翼上蒙皮问的结构间隙,初始设定在收上位置滚轮接触点到铰接轴间的距离为50ram,确定的上点位,即长度确定。架(2)连杆L在起落架收上状态时不能与机翼上蒙皮内表面干涉,给定结构间隙,同时必须满足上连杆与舱门的同时到位,建立方程,得到杆舱件L线位移,确定的旋转角度和长度。(3)考虑起落架放下状态舱门的突风载荷,给定L和L间的角度为175。,得到舱门与下连杆的铰接点位置,确定出杆件:

7、的长度。图2联动收放机构设计原理图(4)在保证舱门放下过程中于轮胎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给定舱门放下状态角度,确定杆件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起落架绕转轴1转动的长度。到一定角度后,滚轮碰撞舱门上连杆(碰撞点各杆件尺寸分别为:处),舱门的上连杆在起落架转动下绕转轴2转L1=209mm,L2=325.5mm,L3=231.6ram,L4=动.带动下连杆转动.实现舱门的收上操作。392.9ram(圆整后)。3机构分析与设计代人公式(1)中后,各杆件尺寸满足机构设从图2可看出.当滚轮碰撞舱门上连杆后,计要求。认为起落架只对舱门上连杆提供驱动力,此时舱3.2空间布局

8、门、舱门下连杆、舱门上连杆以及机翼可看作一从图1可以看出.根据现有杆长.在收放空个平面四连杆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