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07638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很广。就教师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本功,还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数学学习以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经历知识引入、学习、巩固、发展、应用几个阶段,在不断的学习、应用、实践中达到解题能力的提升。关键词:习惯公式技能方法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
2、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以上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题目进行识别、归类、分析和综合,力求比较简捷、快速、正确的解答问题。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数学知识以及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怎样的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
3、的解题能力。 一、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与审题的习惯 。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学生解题错误或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是不认真和不善于审题所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在审题时,应培养学生①认真读题,熟读原题是准确理解题意的第一步。不添字,不掉字,注意断词、断句,甚至重音等有助于对题意的准确理解,如:区别“增加” 、“增加了”与“增加到”;“除”、“除以”、“去除”与“被…除”;“小于”与“不小于”等关键词的含义,我的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生把题读到不看书
4、能准确复述题意时再动笔解题。②透彻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题意是一种常见的理解题的方法,如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常有“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甲比乙多(少)谁的几分之几,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理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理清了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所求问题也就明朗了。 二、抓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理解、熟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范的应用性等特性。概念、公式、法则正集中反映了这些特性, 是对数学一般
5、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数学生活中的准则。就像生活中离不开不能没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样 ,数学研究中不能没有概念、公式和法则。这些准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进入数学大门的钥匙。有了开门的钥匙才能开启更多的宝藏。概念、公式、法则的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浅表到内涵,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要经历引入、 学习、巩固、发展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最终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形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知识的价值。 三、注意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 数学题浩如烟海,若不注意正
6、确解题方法的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题海战中,必将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习效果。有些数学问题,通常的解法繁琐复杂,但有一些解法却比较简明、清楚、能给人以启迪。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适当注意解题技巧,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两种常用方法。 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题型结构特征,提高学生模式识别能力。一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应用题类型进行归类,总结。一个单元的应用题类型单一,结构特点明确,让学生熟悉此类应用题的一般题型结构,叙述语言模式,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提高解体的技能
7、、速度与正确率。2、逆推策略,即从问题出发,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如果条件在已知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再继续寻找解决这一条件所学的其他条件,如此逆推,直到所需条件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为止。如:某学校六一班有女生18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3,六二班比六一班多2人,六二班有学生多少人?教师用逆推的策略引导如下:(1)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并将题复述给同桌听。(2)根据已知,六二班有学生多少人应怎么求?(留一半人数+2)(3)六一班人数知道吗?(不知道)该怎么求六一班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
8、哪一个量是已知的(女生人数),那个量是未知的(男生人数),怎么求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女生人数的1/3)最后教师将整个思路进行整理:六一班男生人数→六一班总人数→六二班总人数。四、注意一题多解与多变训练。 一题多解就是同一题目,尽可能考虑多种不同的解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问题,这样的题一般都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解,而方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