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56133
大小:29.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凡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凡卡》教学设计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六(一)班课时:2课时提供者:谢海燕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县文峰乡中心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教学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中的《凡卡》,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二、教学目标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
2、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3、了解本文作者契诃夫,感受本文背后的时代背景。4、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现在的小孩子也是家里的心头肉,对于贫穷以及苦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切身的体会,而在平时也没办法看到周围的那些非常穷困的现实。但是,在百余年钱的俄国,当时沙皇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对现在的生活有一个新的
3、感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首先,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本文的大致感情基调。然后,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前预习,谈谈学生们对本文中凡卡所遭遇的生活的一些看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未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接着,老师开始教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对比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凡卡的生活,从其中的差别让学生感受到本文的主旨大意。最后,对文中的一些重点部分进行讲解。包括重点字词、读音,主旨段落,插叙段落,思想感情,心理活动描写等等。总之,课堂总体的策略是寓情于景,把现实与课本结合起来,掌握重难点。同时,以丰富感人的教学让学生对
4、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也能对现实生活有所感悟。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2、了解俄国作家契诃夫;3、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如下: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来聊一聊,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现在多大了?(3人)看来,大家差不多都在十一、二岁的年龄,仔细想想的话,大家的童年生活快要结束了,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这十一、二年,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你的童年呢?……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美好
5、的回忆,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大家多么幸福!为课文的讲解做铺垫,循循善诱开始上课,介绍作者揭示课题概括主要内容今天,我共同走进一个九岁孩子的童年生活,看他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介绍标题以及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小说巨匠。就在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到底发生了哪些事。齐读课题,并与老师互动开篇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文进入课文,开始讲解重组文本,读信悟情课文正是讲了这样一件事,那么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呢?请大家浏览一遍课文,找到信的内容,在相应的自然段前做上标
6、记。你是根据什么找出这些内容的?(带引号的段落)或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慢慢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文中内容,是教学内容重要部分,学生也更容易掌握。学习回忆部分内容看信封,升华情感同时,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学生回答问题并对文中的思想情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对现在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把课本表达的情感反馈到现实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例如倒叙、插叙等等,介绍这些写作手法的好处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写作手法进行学习,挖掘课文的价值,扩宽学生的视野。课堂总结学生反馈这堂课的所得所悟总结经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努力七、教学评
7、价设计 评价内容学生姓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八、板书设计最后,总结课文,升华情感。九.教学反思(不少于200字):契诃夫的《凡卡》,主要教学其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我引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句,自主学习,让他们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读自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成功的喜悦。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
8、,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