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341076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黄小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转眼就过了一个学期。这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16、118)两个班的物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屮生来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新课程和对这门新课程感兴趣是我当前最主耍的工作。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使他们渐渐的喜欢上这门充满乐趣、新奇、实验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矗以下是我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屮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一、重视培
2、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彖,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女口:我们为什么在有光的时候能看到物而在无光时看不到?为仕么在空旷的广场喊没有在室内响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二、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屮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
3、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耍作用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可寓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线传播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易记。学生很容易冋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
4、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1、我校多媒体教室有80个座位,要制作各种课件,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利于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
5、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五、转变学生
6、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耍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六、让学生体验
7、成功教学中耍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耍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屮,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耍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去王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七、问题的设计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耍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耍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
8、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教师耍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