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

ID:51320095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严红琴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的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

3、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

4、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  三、我的教学实践 环节1:展示一个小小的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对燃烧探究的欲望。 环节2: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小木条和小块煤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

5、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3:揭秘魔术的奥妙,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

6、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环节4: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一支燃烧的蜡烛,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自主探究蜡烛火焰熄灭的方法。并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环节5: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7、,学会生存。  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等等,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附:板书设计一、燃烧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1、具备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

8、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