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98513
大小:20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1
《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规划-08829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1产业发展一体化(晟)10.2区域市场一体化(晟)10.3基础设施一体化(洪、王)10.4公共服务一体化(洪、刘)10.5生态环境一体化(梁,含生态建设、环境整治)10.6核心区同城化(姜)10.3.1基础设施一体化条件分析I)机遇与挑战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支撑体系,并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沿黃城市带发展过程屮,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1)基础设施一体化面临的机遇%1沿黄城市带一体化发展具有明确的政策保证%1不断推进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设施一体
2、化基础国家级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能源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为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供良好机遇。地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一体化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1区域联动、城镇空间拓展对对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出要求。沿黄城山带内部各城山之间产业关联、经济依存度逐步提高,区域内的城市逐渐“靠拢”,城乡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各城市之间逐步实现空间对接,区域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面临着共建共亨的客观需求。(2)基础设施一体化面临的挑战%1行政界限与体制束缚是基础设施一体化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城市之间行政壁垒、财税壁垒仍然明显,对资源整合造成障碍。%1资源
3、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决定了各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对基础设施投入不一,造成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难以对接。2)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总体Fl标为沿黄城市带-•体化提供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系列推进与保障机制。3)研究重点由于沿黄城市带一体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交通、水资源、能源、通信四大基础设施系统的先导性更为明显,对经济、区域、社会牛活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以下主要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0.3.2交通一体化规划10.3.3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一体化规划1)目标与策略%1建立区域水环境区域
4、统筹利用、水环境协同保护、水利排污设施共建共享三大机制,保障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共同保护。由于水资源的保护既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又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单独的•个城市或一个部门都难以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因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以整体利益维护公共资源,从全流域的经济发展角度配置水资源。•在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结合,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水资源使用者根据自身利益在可供交易的市场屮进行使用量、排污量的抉择。•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在区域宏观调控下按照水资源的用
5、途、地区等因索制订灵活多样的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的自主谈判实现市场化水价体系的正常运%1转变用水结构,降低农业用水、保障工业用水、改善生活用水,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的集约化的高效利用。从沿黄城市带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缩小农业规模的基础上,改变农业灌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通过政府引导、设施建设、科技研发等方式改变农业灌溉方式,降低农业用水总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设工业屮水回用系统、降低工业用水总量:政府制定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步引导大屮型企业建设屮水回用系统,减少企业用水量及排污量。•提高城市供水标准、保障居民
6、牛活用水,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供水水质。%1沿黄城市带内大型给水、污水等市政设施布局规划,以整体利益为重,协调各城市发展意愿,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严格控制黄河沿线污水、废水排放、统一区域排污标准、加强区域排污管理,保障沿黄城市带地区水源安全。•提高用水效率,改进农业灌溉用水方式;推进工业屮水回用工程;通过全民宣传教育改善用水习惯、提高民众用水效率。•建立区域水循环系统,包括三个产业之间的水循环系统、产业内部水循环系统,地区之间水循环系统。•由政府主导,建立区域节约用水管理机制,包括排污税收机制、屮水冋用奖励机制、地区水利设施与排
7、污设施共建共亨机制等。2)水资源一体化配置规划原则(1)总体原则水资源配置是在全区范围内,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各分区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调配。%1坚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生活用水优先的原则,保证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安全。%1坚持城乡水资源统一调配,用水指标量化分配到市县区,实行总量控制。%1坚持黄河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统一调配,实现地下水位动态平衡,维持绿洲生态稳定。%1坚持节水
8、与防治污染相结合,保持水环境良性循环,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⑤坚持多工程联合调配,实现供水工程用途多元化和联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