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

ID:55689005

大小:5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24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合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纲要》。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一)发展基础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人均GDP达到41543元(折合6082美元),人均财政收入达675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83:1。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稳定发展

2、。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调整到5.2:52.6:42.2。所辖三县全部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55.8%提高到2009年的64.1%,平均每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310万。形成了“141”城市组团发展体系以及逐步完善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农村居民进城安家立业、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3、城乡空间布局优势明显。我市紧邻长三角,承东启西,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之一,主城区、新城区和县域中心镇均布局在高速公路、国省道附近。城市“一刻钟交通圈”已建立,形成了全市城乡一小时交通网络体系。乡村既可接受长三角城市圈、中心城区的双重辐射,又能够得到新组团、开发园区和重点镇的有效带动。4、城乡公共服务日趋均衡。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等加速向农村延伸。行政村全部通水泥道路,基本实现通公交班车,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城乡低保逐步向一体化迈进,建立了城乡低保、医疗、养老、被征地农民等保障制度,新型农

4、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城乡一体的四级就业网络。5、城乡一体化工作基础较好。我市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奋斗目标,得到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支持,得到全市城乡群众的热烈拥护。全市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初步形成了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体系,并着力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划编制、制定配套政策、提供财力保障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上加快推进。(二)发展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合肥县域地处皖中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具有承接城市群产业和人口转移的优势和潜力。合肥基础设施完善,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四

5、通八达,空港、水运等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整个县域。产业基础较好。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已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农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2009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22家,形成37个工业集聚区。以规模高效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后发优势强劲。我市县域土地、劳动力、发展空间等生产要素相对沿海先发地区具有明显优势,项目承载能力较强,可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实现高起点规划,又好又快发展。(三)发展机遇产业转移机遇。随着国际资本和国内沿海地区大量产业向内地特别是

6、向中部优势发展区域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合肥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核”之一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和科技等比较优势,将大规模地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使之成为扩张我市产业的强劲动力,从而为扩大就业和劳动力转移,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战略的实施,也为产业向县域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部崛起机遇。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合肥经济圈成为中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潜力和优势将达到充分发挥

7、,为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政策保障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统筹,不断强化“县强才能市强”理念,始终坚持把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县域突破”战略,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对照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市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一是思想认识问题。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影响,“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重近郊、轻远郊”的思想影响难以一下子消除。二是均衡发展问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发

8、展差异仍然不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及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分割问题。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带来了城市与农村的投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