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pdf

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pdf

ID:51214766

大小:163.8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pdf_第1页
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3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_17。No.32014年6月Journa1ofSuzhouEducatonInSt{tuteJun.2014中学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设计陶良胜(芜湖县第一中学安徽·芜湖2411O0)【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获的知识.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教学中要凸显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来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促使

2、学生数学思维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4)03—0160—02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通过这两步的安排.使学生主动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地解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最大限趣,引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继续探索,接受挑战。度地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二、巧设思辨性问题。凸显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起来是首要任

3、务。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堂课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本节课的课型属于“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起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于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以问题为中心和纽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探带,把问题贯穿在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索活动提供一种可能与条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主动构建。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一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引发学生的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主动性

4、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而在不断追问的过程当本节课的开头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中,也达到了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目的。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生活背景:电信局计划年问题1的解决只是“浅尝”.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底解决本地区新建小区P的电话通信问题.离它最“深究”。而有了问题l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近的只有一条线路通过.要完成这项任务。至少需要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此时乘胜追击.马上抛出多长的电缆?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中理解点到直线问题2:求点P0(xyo)到直线l:Ax+By+C的距离。距离的定义和意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上本环节中,我是这样设

5、计的:第一步:问题2提出的所有点的距离中最小的后,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并找同学回答解题思路。第二步:针对此具体的实例。把生活问题数学因为问题1的解决已经给了明显的提示.大部分同学化,通过地图,建立数学模型,把直线和点放在平面可以想到利用求垂足点Q的坐标的办法这种办法直角坐标系中,并设出它们的坐标,得到问题1:求点记为解法1:直接法,解法1思路直接自然,学生易于Po(1.2)到直线l:2x+y+l=0的距离。接受。学生有此想法后,让他们动手计算.但只是让问题1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解决.设置符合最近学生浅尝则止,体会一下计算的繁琐,(也可布置作为发展

6、区原则.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学生课后作业),从情感上理解“知难也可退”,也许“退一用已有的直线的知识,包括两点距离公式、直线方程、步海阔天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等.通过自己的努力.绝大多数同学第二步:学生有了对解法1的暂时避让后,思维又爿÷【收稿El期]2013—09—21[作者简介]陶良胜(1975一),男,安徽芜湖人,芜湖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硕士,中教一级。1592014年6月第17卷·第3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开始活动。愿意主动探究其他更优的解法。此时教师适强化如公式的推导中,书上的方法“等积法”.我认时点拨,设计思辨性的小问题

7、。不断地进行追问:为教材这样安排有其妙处.故在教学时重点强调这(1)既然解法l繁.那么繁在哪里?(学生不难发种方法.其实“等积法”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包括平现难在求交点)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所(2)那么你有好的办法吗?(应该可以想到避开以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进去.使学求交点。)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当中理解数学方法(3)线段0的长度可以直接求吗?(引导学生在例题教学中.我本着尊重教材的精神.创造性用平面几何的知识.用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可以把地使用了教材。课本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于是线段放在图形中,而且一般是找三

8、角形。在此过程中对它进行剖析、改造和深化,设计了变式题组,如下:渗透“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以思想来指导行动。)例1、已知点,求点A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