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

ID:51200929

大小:2.54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3-21

上传者:U-24835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_第1页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_第2页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_第3页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_第4页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与颜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语言中一组特殊的词汇,颜色词可用以表述物体的特定颜色,但同时也受文化制约,产生出一些能够表达使用者情感、态度、观点及思想的深层涵义。从另一方面来看,颜色词所承载的大量语言信息是基于某种特定社会下的历史、现实和文化状况,反映了宗教、习俗、地理、心理学等文化特点,涉及了几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语言国家间的交际必然带来语言的接触,它涉及到从一种语言群体到另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或技术内容的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各种语言都有着相同的机会输出和借入。不同语言之间在文化接触过程中出现的颜色词借用现象和颜色词文化喻意的借鉴现象也是很常见的。本文基于Kay和McDaniel(1978)对黑、白、红、黄、绿和蓝这六种基本颜色词的研究,从语言接触角度入手,分三章对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及其文化涵义进行了对比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作者首先总体介绍了国内外在汉英颜色词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成果。由此引入了文化接触和词汇借用的概念,并简要说明语言接触理论在颜色词研究方面的运用,从而为下一章进行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则根据Kay和McDaniel(1978)的研究,作者选择了黑、白、红、黄、绿和蓝等人们普遍接受的这六种基本颜色,分别从汉语 和英语词汇语义进行加工整理,介绍了各自语言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然后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个性,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为下一章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三章则对上一章中总结出的颜色词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在汉英语相互接触的活动中,词语相互采借,与这些颜色词的内涵意义有关的文化也相互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语言接触对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把握至关重要,也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关键词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语言接触 ABSTRACTWeliveintheworldwhichisrelatedtocolors,andcolortermcanbeinvolvedinalmosteveryaspectofourdailylife,playingimportantrolesinculturalcommunication.Asaspecialgroupinalanguage,thecolorteromsareusedtorefertothecolorofobjects.Meanwhile,restrictedbyculture,colortermsalsohavesomeculturalfeaturestoshowpeople’Sfeelings,attitudesandopinions,alsotransmitsomeculturalconnotationsandinvolveinsomepracticalcommunicativeimplications.Ontheotherhand,colortermsareloadedwithalargenumberofinformation,whichisbasedonthehistory,realityandcultureofaspecificsociety.Inaddition,colortermsreflectsomeculturalfeatures,suchasreligion,custom,geography,psychology,etc.Whentwocountrieswhousedifferentlanguagescommunicate,languagecontactmustbeunavoidable;thisinvolvesthetransmissionoftheculturesandtechnologiesfromonelanguagecommunitytoanother.Duringtheprocess,everylanguagehasthesamechancetobelentandborrowed.Therefore,it’Sverycommonthattheculturalcontactbetweendifferentlanguageswouldleadtothephenomenaofborrowingthecolortermsortheirconnotations.Inthisthesis,basedonKay&McDaniel(1978)’Sstudyofsixbasiccolorterms一-red,black,white,yellow,green,blue,andfromtheaspectoflanguagecontact,theauthorintendsmakeacontraststudyaboutthecolor termsandtheirconnotation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Chapteroneisanintroductionaboutthepresentstudyintherespectiveaspectofcolorandlanguagecontact.Basedonthem,theauthorintroducestheconceptsofculturalcontactandlexicalborrowing,andalsointroduceshowtoapplythistheorytothestudyofcolorterms,whichCanprovidesometheoryevidenceforthefollowinganalysison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colorwords.Inchaptertwo,afterprocessingthelexicalmeaningsofChineseandEnglish,theauthorshowsthe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sixbasiccolorwordsthatunderlietheirrespectivelanguage,culture,andalsousethemethodofcomparativeanalysistoconclud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theculturalconnotationsbetweentheChineseandEnglishcolorterms.Toacertainextent,thisstudypresemsthehistorytransitionanddevelopinglawofalanguage,whichprovidessomerealisticbasisforthefollowingstudyinnextchapter.Inchapterthree,theauthormakessometheoreticalanalysisontheaboveconclusion,findingthat,inthecontactbetweenChineseandEnglish,theyborrowthewordsfromeachother,meanwhilethecultures,relevanttothecolor’Sconnotations,arealsoinfluencedbyeachother,andthisinfluencewillbecontinuallydevelopingandchanging.Therefore,itisfataltostudyfromtheaspectoflanguagecontactforcorrectlycatching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ChineseandEnglishcolorterms.In2 addition,thisstudyalsohasmuchpragmaticvalueinthearea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KEYWORDSbasiccolorterms,culturalconnotation,languagecontact3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l一、研究目的⋯⋯⋯⋯⋯⋯⋯⋯⋯⋯⋯⋯⋯⋯⋯⋯⋯⋯⋯⋯⋯⋯⋯⋯i二、选题意义⋯⋯⋯⋯⋯⋯⋯⋯⋯⋯⋯⋯⋯⋯⋯⋯⋯⋯⋯⋯⋯⋯⋯⋯1三、论文的研究重点⋯⋯⋯⋯⋯⋯⋯⋯⋯⋯⋯⋯⋯⋯⋯⋯⋯⋯⋯⋯⋯2第二节研究相关动态⋯⋯⋯⋯⋯⋯⋯⋯⋯”⋯⋯⋯⋯⋯⋯⋯⋯⋯⋯⋯·2一、国内外关于颜色词研究的现状⋯⋯⋯⋯⋯⋯⋯⋯⋯⋯⋯⋯⋯⋯⋯2二、国内外关于语言接触研究的现状⋯⋯⋯⋯⋯⋯⋯⋯⋯⋯⋯⋯⋯⋯4第三节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6一、本文所应用到的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情况⋯⋯⋯⋯⋯6二、主要研究方法⋯⋯⋯⋯⋯⋯⋯⋯⋯⋯⋯⋯⋯⋯⋯⋯⋯⋯⋯⋯⋯⋯7第四节语言接触理论对颜色词研究的作用⋯⋯⋯⋯⋯⋯⋯⋯⋯⋯⋯⋯7第二章汉英语言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比较⋯⋯⋯⋯⋯⋯⋯⋯⋯⋯⋯⋯9第一节汉英语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9~、“红"在汉语的文化涵义⋯⋯⋯⋯⋯⋯⋯⋯⋯⋯⋯⋯⋯⋯⋯⋯⋯9二、“red”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1三、汉英语言中表“红”颜色词意义的异同点比较⋯⋯⋯⋯⋯⋯⋯12第二节汉英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一、“白"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3二、“white"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4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白"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15第三节汉英语颜色词“黑"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6一、“黑”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7二、“black”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7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黑”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19第四节汉英语颜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9一、“绿”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9 二、“green”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20三、汉英语言颜色词“绿”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2l第五节汉英语颜色词“黄”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22~、“黄”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22二、“yellow”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23三、汉英语颜色词“黄"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24第六节汉英语颜色词“蓝"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25一、“蓝"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25二、“blue”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26三、汉英语颜色词“蓝”的文化涵义异同点比较⋯⋯⋯⋯⋯⋯⋯⋯29第三章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颜色词研究⋯⋯⋯⋯⋯⋯⋯⋯⋯⋯⋯⋯3l第一节汉英语言的接触与相互影响⋯⋯⋯⋯⋯⋯⋯⋯⋯⋯⋯⋯⋯⋯⋯3l一、英语对汉语的影响⋯⋯⋯⋯⋯⋯⋯⋯⋯⋯⋯⋯⋯⋯⋯⋯⋯⋯⋯31二、汉语对英语的影响⋯⋯⋯⋯⋯⋯⋯⋯⋯⋯⋯⋯⋯⋯⋯⋯⋯⋯⋯32第二节语言接触中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相互影响⋯⋯⋯⋯⋯⋯⋯⋯33一、语言接触所造成的汉英颜色词语义问题⋯⋯⋯⋯⋯⋯⋯⋯⋯⋯33二、语言接触所造成的汉英颜色词语义变化方式⋯⋯⋯⋯⋯⋯⋯⋯34三、汉英颜色词之间的共性⋯⋯⋯⋯⋯⋯⋯⋯⋯⋯⋯⋯⋯⋯⋯⋯⋯36结语⋯⋯⋯⋯⋯⋯⋯⋯⋯⋯⋯⋯⋯⋯⋯⋯⋯⋯⋯⋯⋯⋯⋯⋯⋯⋯⋯⋯⋯⋯39参考文献⋯⋯⋯⋯⋯⋯⋯⋯⋯⋯⋯⋯⋯⋯⋯⋯⋯⋯⋯⋯⋯⋯⋯⋯⋯⋯⋯⋯⋯4l2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一、研究目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汉英两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诸多差异,反映着汉英文化各自独特的魅力和内涵。使用汉英两种语言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然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在颜色词及其文化涵义方面的差异也为汉英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造成了障碍。因此,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及其文化喻意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研究,无论对外语教学还是对汉英语言国家间的人们更有效、更顺利的交流都有极大的帮助。二、选题意义(一)理论价值本文以六种基本颜色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语言接触理论阐释了汉英语言在相互借用或对应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着重分析了汉英颜色词文化语义差异的成因;同时从文化接触角度探究了汉英民族心理与文化。另外本文对六个基本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联想意义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二者间的个性与共性,这就使语言学习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到,语言接触对颜色词文化内涵意义的形成与变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造成的色彩表达及文化认知等方面差别的历史原因;分析了汉英语言国家在跨文化交际历程中颜色词相互接触的方式,这对于拓宽视野,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三、论文的研究重点尽管当前学界在基本颜色词的描写研究、不同语言问颜色词文化喻意对比研究等方面已硕果累累,但该领域仍有不少可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空间。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文化接触和语言接触方面,试图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相互接触过程中,颜色词及其文化喻意的相互借用和影响的研究,探究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在颜色词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共性和差异的原因。第二节研究相关动态一、国内外关于颜色词研究的现状从古至今,对颜色词文化意义的研究涉及了哲学、人类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领域。19世纪末,Magnus(1880)的《颜色词的跨文化研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不同的人对颜色词运用方面的信息。受访者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如今他的研究成果被看作是“他那个时代最全面、最令人信服的”(Berlin&Kay,1991)。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种学家BrentBerlin和语言学家PaulKay从方法论角度作了一项有关颜色词汇的跨文化调查,总共98种语言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研究表明:(1)所有语言的基本颜色词所表示的颜色不超过11个普通颜色的范畴。(2)这l1种基本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的出现都遵循了一个相当严格的进化顺序(Berlin&Kay,1991):’ C黑/白]<£红]<£绿/黄】中颜色词的翻译》(2004)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5)对不同语言的颜色词,以及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功能、翻译方法,和词汇与文化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如邵志宏的《汉英颜色词使用的比较:从八十年代英语颜色词使用谈起》(1994),文中指出造成汉英颜色词使用上存在差异的两个主要原因,即语言本身词义特点上有差异,以及语言以外的包括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文化有差异。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颜色词时要特别注意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习惯表达方法。徐可红的《汉英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2011)以图式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八种颜色词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并进而探讨国俗语义的理解对我国的英语教与学、汉英互译、汉英跨文化交流以及改善颜色词研究角度不均的状况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蒋栋元的《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2002),以及杨京的《从汉英颜色词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2003),杨文全与李静的《颜色词喻义与汉英民族异质文化探析》(2003)。彭秋荣《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2001)通过对比分析汉英颜色词的结构特点、词义演变、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等,对照分析了相当数量的颜色词的翻译实例,总结了译法,阐述了深刻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总的来看,国内外对颜色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领域:(1)不同语言中颜色词的数量差异,以及自然色的一般性差异;(2)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其在不同语言中的排序;(3)颜色词的语义研究;(4)颜色词的语法、修辞和文化意义的研究;(5)颜色词的语义学与文化意义的对比研究。二、国内外关于语言接触研究的现状世界知名语言学家Weinreich(1964),也是从事语言接触研究的先驱,他在《语言的接触》一文中将“语言接触”定义为“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使用者接触时,就会选择其中一种语言作为交际用语。"很显然这里的交际语境是一种双语环境。后来,语言学家Thomason和Kaufman(1988)给出了一个更为恰当的定义——语言接触是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双方都出现了语言变化,并且在任何语言学层面都可能出现语言的借用这种情形。语言接触不必非得发生在说话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就是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说话者在同一空间中出现语言接触。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在他的著作《语言论》(1933)一书中将语言接触分成了“亲密接触’’与“文化接触"两类,基于这两种文化接触方式,Bloomfield又进一步将词汇借用的方式归纳为“直接借用"与“文化借用’’。直接接触就是在同一语言领域中使用两种语言,而文化接触则是在不同语言领域运用不同语——L口。现当代国内的语言接触研究,尤其是汉语语言接触的相关研究也硕果累累。陈保亚的著作《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1996)从语言接触研究入手,讨论了4 语言演化的两种根本模式(谱系树模式和联盟树模式)的不同性质及其判定标准。比如其中在对傣语和汉语接触过程的田野追踪研究后发现,支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两类,这两类因素对语言接触的影响是互补的,相互不能取代。高军和戴炜华的《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2000)就讨论了语码转换与各种语言接触现象的联系,指出了语言接触现象的结构特征之所以不同是源于社会环境和说话人语言流利程度的差异。吴福祥的《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2007)是一篇有关国外语言接触研究比较全面的综述性介绍文章,作者基于托马森的借用等级理论,综述和讨论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相关的一些问题。随着中国与英语国家交流的加深,英语和汉语间的语言接触研究也一直以来是国内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兆云的《语言接触与汉英借词研究》(2001)一书对语言接触中的词汇借用的普遍规律和汉英借词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郭艳的《从语言接触看英语借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2008)和刘富利的《汉英语言接触中借词的历时和共时研究》(2008)都研究分析了英语借词产生的原因,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以及两种语言差异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和语言本身的一些特点。王瑾、黄国文的《接触语言学视角中的翻译——广州报章翻译现象分析》(2006)剖析了翻译和语言接触的关系,认为翻译与其他语言接触现象一样包含了两种语言的运作和碰撞,受到两种语言接触环境的影响,可能引起译语的偏离并最终产生语言变化。司佳的《早期汉英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2000)是以字典/词典中所记词义的更换、增补、反复等现象说明语言接触产生的新词及这些新词融入到汉语词汇的血液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这如何选择、如何定型的翻译过程正体现了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和碰撞。然而再具体到关于语言接触与颜色词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王宇枫的《语言接触中的莫语颜色词》(2008),作者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莫语"的九个基本颜色词进行语音语义分析,探讨了莫语词汇的特征。文章首先用详实的语料对比分析了莫语中的颜色词与布依语、侗水语支、壮傣语支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概括出莫语基本颜色词系统的语义特征,并研究得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关键因素在于:长期深度的语言接触势必会使源语言受到相邻语言系统的影响,甚至词汇中形成语音或语义对应 的借词,尤其会导致语义系统的变化甚至偏离。大多数语言都曾经受到过文化接触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一种语言特性在向另一种语言特性迁移过程中有不同成都的变化。比如英语在演变历程中借用了大量的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一些语言的词汇。文化接触的研究主要包括双语言学、借用和语言学的变化。尤其当两种语言同时使用时,文化接触的研究就变成了双语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词语的借用?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其有两个最主要原因:一是宗教的传播,二是从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其它伟大的精神与物质成果。语言接触的广泛出现催生出了语言学的变化。所有在使用的语言都发生过并且会不断发生变化。语言的变化指的就是“一种语言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它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部分变化体现在词意或语义功能上的改变"(Robins,2000)。第三节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一、本文所应用到的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分析运用到的语言学理论包括语义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语言接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理论。目前这些理论的相关研究情况具体如下:范佳成的《汉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研究》(2004)和高建坤的《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及其文化接受》(2010)都是从语义学范畴入手,探讨了汉英语言国家间民族文化的差异。彭凤英的《论汉英颜色词所折射的文化语用教学》(2007),毛琦峥的《汉英基本颜色词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2006),都从不同的语用功能角度,如敷彩功能、表情功能等进行研究,旨在说明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王培枫、叶苗的《对比汉英语言中常见颜色词的内涵》(20LO)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的理论,通过对比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的内涵,使读者明了它们的异同之处,在英语学习中,要多多注意汉英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才能避免颜色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理解障碍。6 梧桐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中英文颜色词研究》(2010)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对应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的异同,同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考察在全球化语境下差异融合的现象。二、主要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法:这是本论文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本文涉及了语言学的多种研究理论,如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词汇语义学等。通过描述这些相关理论,并介绍其研究现状,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接触所产生的词汇语义方面的变迁与借用理论,来研究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信息研究法;这是本论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搜集了大量的汉英语颜色词喻意的语料信息资源,将其按六种基本颜色划分,分别从汉语词汇语义和英语词汇语义进行加工整理,为对比研究做铺垫,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对比分析法:这是本论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汉语和英语颜色词文化语义对比研究,分析归纳出汉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共性与个性。第四节语言接触理论对颜色词研究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的进程,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独立产生和发展的,跨语言交际使不同语言相互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对某种语言的发展而言可能会至关重要。语言上词汇的相互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推动了文化上的变化。根据沃尔夫理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受我们所用语言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使用的一个词是源自另一种语言,那么我们认识这个词或这个世界就带有那个国家文化的印迹。大多数语言都曾经受到过文化接触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一种语言特性在向另一种语言特性迁移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英语在演变历程中借用了大量的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一些语言的词汇。假设现在有A、B两种语言,二者从未有过接触,那么其中一方怎么会影响另一方,彼此又怎么会有词语借用?很显然,语言接触是词汇借用出现的前提,7 并且也是词汇借用出现的关键因素。当不同语言问进行接触时,通常要么是直接通过双方语言使用者的人际接触,要么间接地通过一些媒介来接触,以此方式接触所产生的一个普遍后果,就是出现跨越语言界限的一些文化样式的普及。因为这是在源语言与接受方语言间的接触,也就是有语言借用的存在,所以我们自然可以尝试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去研究“借用词"。当我们对英语与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时,语言接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就不容忽视。本文拟对汉英语颜色词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并进一步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汉英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严重不对等原因。 第二章汉英语言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比较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是多个层次的,颜色词也不例外。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Leech在他的著作《语义学——对意思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一个词具有七种类型的意义:(1)概念意义,(2)内涵意义,(3)社会意义,(4)情感意义,(5)联想意义,(6)搭配意义,(7)主题意义。他认为概念意义就是指这个词本身与其指代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和其后的四种意义可以一并看作是附加意义;而最后一种主题意义则是次要的,因为它只是取决于句子的词序以及各种强调的表达方式。词汇是语言建筑材料,颜色词构成了词汇中的一个门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人的肉眼能够区分出700多万种不同的颜色,而这些在语言中并非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每种语言都有与众不同的一套固有的颜色词体系,不同体系中颜色词的词汇数目和文化内涵分别都不尽相同。这种不同在英语和汉语中俯拾皆是。在本章中,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汉英语颜色词喻意的语料信息资源,将其按六种基本颜色划分,分别从汉语词汇语义和英语词汇语义进行加工整理,介绍了各自语言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隐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情感义和从其他社会的不同文化体系中延伸出的其他附加意义,然后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差异,据此探讨语言历史演变与发展规律。第一节汉英语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红”在汉语的文化涵义1.“吉祥、好运、祝福”之意。汉语中红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婚礼上、生日宴和一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喜欢用红色的物品来增添喜庆气氛。婚St中的大红“蘸”字、红烛、红盖头、新人的红礼服,都是节日气氛更浓,也让人们认 为婚后的日子更红火。在一些特殊节日里,人们会在门上贴红红的对联,或挂红匾额,又或地上铺红地毯等等。长期以来红色被认为可以驱鬼除魔,所以人们会穿红裤衩、系红腰带来辟邪。在中国文化中家里添了新生儿,家人往往会向亲朋好友送红皮鸡蛋以示庆贺。在元朝关汉卿所写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中,有一重要角色“红娘",也就是崔莺莺的丫鬟,他为女主人与张生牵线搭桥,成就了二人的姻缘。后来“红娘”就变成了婚姻介绍人的代名词。2.“繁荣、成功”之意。红色有好运与顺利之意,在生意开张或某种商业活动的开业庆典上,将一条红带子剪开(即“剪彩”)被认为会带来好运与成功。汉语中的“开门红"也是带来好运的象征。红运、红榜、红日高照,也都有此意。3.“财富"之意。古时候在中国,红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与较高的社会地位。唐代诗人杜甫一篇著名的诗中就写到“朱门酒肉臭",其中“朱门”就是指涂成红色的大门,暗指达官显贵们所住的房子。在中式古典建筑中,如宫殿、庙宇、地位高的人家的房屋内屋顶的椽、房柱、大门、窗户以及其他一些结构部件都是漆成红色的。后来“朱门"就成了财富与高贵地位的代名词。除此以外贵族、高官和富人也总是以穿着红色来凸显身份。唐朝时期五品以上官员必须穿红色官服。因此红色服装就成了成功与权力的象征。4.“革命、进步"之意。当马列主义传遍了中国的时候,红色所代表的革命意义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旗一五星红旗,他的红色就代表了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所染成的,红领巾也代表了他是红旗的一角,同时也是少先队的标志。能表达红色的这种含义的词比如有:红军、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色也有政治上的用途:毛主席被冠以“红太阳"头衔;他的著作也被称为“红宝书";最高指挥机构叫做“红色司令部”;人民解放军被喻为“红色长城";宣传革命思想的歌叫“红歌";报道革命新闻的广播叫“红色电波’’;宣传革命思想的舞台剧叫“红色样板戏"。5.“危险、亏空、警告”之意。红色也是火、血液与战争的颜色,即那些有战士流血牺牲的革命战争。于是红色也意味着“危险的”,如交通信号灯中的红灯作用就是命令驾驶员停车的信号。6.“女性化"之意。汉语中的“红颜"、“红粉佳人"用来指漂亮的年轻女性;“红妆”是指盛装打扮的女子;“红闺”或“红楼”指少女的住房。“红豆"在古10 典文学中是爱情的象征。此外,在汉语中,“红"还可以表达“健康”、“出名”、“嫉妒"等意义。表示“健康”如“满面红光"、“面色红润”等。表示“出名”如“大红大紫"、“红人"、“走红”等。表示“嫉妒"如“眼红”。二、“red"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危险"之意。《圣经》中讲到,人类所谓的祖先——亚当与夏娃——犯了原罪,上帝对夏娃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痛苦。”因此女人生产所承受的剧痛是“bleeding"(大量出血的),这也可能是英语国家的人们认为“血”象征了“痛楚”和“危险”的原因所在。“redlight"(红灯)意味着危险、禁止通过;“redlightdistrict"(红灯区)是指有许多妓女所处的一片地方;“redalert"(红色预警)是指出现意外事故的警报,通常是五个报警等级中的最高级别的警报。英语中红色也指“激进、过激的情绪",也是火星的颜色,这会给人带来危险和不安的感觉,比如讲“aredbattle(血腥的战斗)",“havearedhands(犯杀人罪)",‘’redruin(火灾,战祸)",“catchsomeonered.handed(当场抓获)",“red.handed(手上沾满血迹的,正在实施犯罪的)"等等。2.“过于繁冗"之意。“redtape”原指以前的英国官方文件惯例上用红色布条系成一扎一扎的来存放,后来喻指办事拖拖拉拉、例行公事、手续繁杂,不讲实效。如“Susanisacasualgirlwhohatestheredtape"(苏珊是个做事随意的女孩,她讨厌繁文缛节)。3.“愤怒”之意。英语中红色也与某些情感意义有关系,“toseered"和“wavingaredflag"是什么意思呢?这俩词都与“生气”有关,前者是指突然生气、大怒。后者中的“redflag”是发危险信号的红旗,这个说法来自于斗牛士挥舞红旗来激怒牛。4.“尴尬、害羞"之意。英语中“tobecomered.faced”或说某人“facetumedred”都有此意,这与汉语中的“脸红"意义一致。5.“庆贺、欢喜”之意。英语和汉语国家都会在庆典和狂欢的场合用红色来表达这一喜庆效果。西方世界中红色是生命之色,如同阳光般有着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力量,它激励人们去行动起来。因此红色代表了生命、新生、爱、温暖、热 情与庆祝。在基督教的日历中,一些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都会用红色字迹印刷,英语叫做“砌.1etterdays(好日子、纪念日)”;教堂里牧师在讲道时会穿无袖红袍以示神圣。“tOpaintthetown同”是指在公共场合狂欢痛饮,而这种狂欢通常会打扰到别人的清静。“tOrollouttlleredcarpet/togetⅡle川carpettreatment(铺红毯招待)”英语中意为“隆重欢迎”,红毯是迎接重要来宾时铺用的,这是国际礼仪中迎接贵宾的普遍做法。6.“淫秽、残暴"之意。英文小说《红色英勇徽章》是描写战争残酷性的内容,题目中的红色正是凸显了“残酷"这一意义。Scarlet(腥红、鲜红)是一种较深的红色,在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红色A字象征了淫秽、耻辱。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红色内含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1.红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汉英语国家的人对红色的认识有许多共性,如根据心理学家和色彩学家所分析的,红色可以使人兴奋,从而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些相似的文化内涵反映在词语上,如有“rednotice(红色通知)",“redpepper(红辣椒)",“seered(暴怒)"和汉语的“红光焕发’’。2.红色在汉英语中都同样有着大量的相同文化内涵,如“redflag"和“红军”都跟革命有关;“‘redhanded”和“双手沾满鲜血”都跟杀人犯行凶后产生的鲜血与死亡有关;“redrose"和“红豆”都和爱情有关;“red.1etterday”和“redcarpet”都与庆祝有关。3.红色在汉英语中字面意思对等的一些词,可是其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甚至有时完全对立。如汉语“眼红”指嫉妒,而英语的“redeye’’则指劣质酒。4.有时候英语中有消极含义的词在汉语中却有积极含义。如文化内涵为恐怖、激进、血腥、暴力只出现在英语中,而汉语中没有。相反,汉语的红是被赋予了“吉祥"之意,如:结婚、节日时的红色,红运、京剧中的红脸谱等等,都是好运、吉祥之意;形容漂亮女子用“红妆"、“红颜"。这些都说明了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受欢迎的颜色,而英语国家中红色却在某些场合或日子里是受抵触的。5.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产生文化的彼此影响。在交往中其中一种文化的某些12 元素就常常被借用到另一种文化中,并最终成为后者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语言接触,“red"译成汉语有时就不能按字面意思解释成“红",反之亦然。如:“redman"(北美印第安人),“redneck"(美国南部乡巴佬),“red.handed"(沾满鲜血的),“red-blooded”(充满活力的),“‘redpencil"(修改或删除)以及“redeye”(便宜的威士忌),译成汉语不是“眼红”,而汉语的意义“眼红"用英语表达反而是“green—eyed"(嫉妒)。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牛津大学教授Hawks翻译中国名著《红楼梦》题目时,汉语中“红楼”一般指豪门大户家的千金小姐所住的房子,也可扩展到指少女从住所,但一定是富丽堂皇的风格。如果直译成“ADreamofRedMansions”可能会产生误导,但西方读者会容易联想到一个睡梦中的人身处一间充满魔幻神秘色彩的红色房间里,这样的话题目原意所表达的意象也荡然无存。所以Hawks在翻译时采用了小说原来的书名“TheStoryoftheStone(石头记)”。而与之正相反的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GladysYang)合译的《红楼梦》英文版题目却保留了其字面意思,译为了“ADreamofRedMansions,,o所以在翻译颜色词时,我们应多注意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第二节汉英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白”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贫瘠、清白、文盲"之意。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一个官员的品级多低,他的官袍都是彩色的,任何官服上都不曾用白色,因为中国民间习俗把白色衣服当作丧服。当颜色词讲的“白色"也用于表示不识字或未受教育的人,如:白衣、白丁,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另外,白色也有“贫穷”之意,如:白屋、白衣举人(就是指明清时期通过省乡试一级的科举考试被录取的穷人子弟)。如果政府官员被降级、流放,则称为“白衣从事"或“白衣从征”。另外,汉语中“清白无辜"、“洁白无瑕”则明显与单纯、无辜有关。2.“死亡”之意。中国文化中四季与四方一一对应:西方秋天,东方春天,南方夏天,北方冬天。秋天树叶凋零万物萧条,于是人们把白色作为西方之色, 后来白色就演变成了死亡的象征。当有家人离世时,其它亲人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灵堂也装饰成白色,葬礼上人们举着长条状的白旗,撒白纸做得冥币。丧事其实也俗称为“白事",灵车也俗称为“白车”。3.“反动’’之意。汉语中,与红色的革命意义正相反,白色意味着“反动"。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地区叫“白区”,其执行的是“白色政权",反动派军队叫“白军”,反革命暴力恐怖事件叫“白色恐怖"。4.“和平、成功’’之意。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白鹿、白鹤、白狼、白雁、白天鹅等这些有白色皮毛的动物象征着好运与吉祥。“白鸽’’一直是和平的美好象征。此外,“白"在汉语中还有“失败”之意。如战争中战败的一方举“白旗”以示投降。在汉语中,“白色"还与“年长者”有关。中国人一般在年轻时头发为黑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变灰白色,汉语中所谓的白发即意味着年老。白色也有情绪的意义,一个人脸色变苍白,那表示这个人可能心情焦虑、着急、悲伤、害怕或愤怒。汉语的“白眼"则有轻视或看不起之意。二、“white"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一1.“品德高尚、诚实、正直’’之意。“Awhitegirl”是指向白色百合一样纯洁无瑕,一开始象征夏娃被赶出伊甸园落下的晶莹悔恨的泪水。人们在仟悔室向神父忏悔自己的罪孽时会选择穿白色长袍以示诚实;“whitewash"字面上是指把东西洗到白为止,而它其实有贬义色彩,喻指为正自身名声而故意隐瞒自己的过失或错误;“A‘whitewitch’or‘whitewizard’hasa‘whitespiritorsoul’,usinghisorher‘whitemagic’todogooddeedsforpeople,andthereforeheorsheis‘white.handed一.这一句意为“一位‘有着纯洁心灵’的‘善良仙女’利用自己‘正义的魔法’除恶扬善,因此她就是‘心灵正直的人一。“awhiteribbon”意思是还某人清白且让其重获好名声;英语中与“blacksheep(害群之马)"相对应的褒义词是“whitesheep";银行或同类机构对一个人的信贷价值掌握的都是良好的信息,那就称为“whiteinformation";童话故事中的snowwhite(白雪公主)和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whiteswan(白天鹅)这些文学形象在西方国家儿童心目中象征了高尚与美丽;还有Awhiteknight(白衣骑士)是指某个人或公司为鼓励另一家企业进行成功的公司并购而作为一个善意的第三方加入收购以击14 退另一竞买者,有“正义”之意。2.“幸福、光明”之意。基督教中白色是最圣洁的颜色,所以天使和死后升入天堂的人都是身着白衣,神父穿的白袍象征上帝的圣洁与光辉;西方国家的婚礼也成为“白色婚礼’’;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马车由白马牵引,驾车人也头戴白色礼帽,蛋糕和点心上裹着~层白色糖霜,请帖也是白色字迹印刷,因此英语中的白色词汇象征“幸福与纯洁",英语中幸运、幸福的日子可以说成是awhiteday或adaywithawhitestone;没有流血暴力的战争或经济战争可以说成whitewar;一个人最为成功得意的时期称为:thewhitemomentoflife。除此以外,同时还附加了其他文化内涵,如:纯净、完美、无辜、善良、正义、忠诚,等等。美国著名思想家兼诗人RalphWaldoEmerson说过一句话:“Thegreypast,thewhitefuture(黑暗过去,前途将一片光明)"。3.“徒劳无用”之意。英语whiteelephant(白象)一词指“没有用’’,在古罗马时期,国王会给他不喜欢的臣子配一头大白象作为惩罚,嘲笑这个官员“无能",因为大象给人的印象是胃口大得超出了主人的供养能力。现代社会中仍用这一词,表示投入了大量钱财,但得到的却是毫无用处的废物。4.“大号"之意。英语whitegoods一词指的是大型白色家电,如洗衣机、冰箱等物,因为这些东西大都是白色外壳;相反,browngoods是指深色外壳的较小型家电产品,如电视、收音机、立体声音响器材等等;另外英语中白色也意指虬医懦、软弱”——一个white.1ivered(懦弱)的人在困难危险面前会shoethewhitefeather(露出白色羽毛)。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白"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白色内含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1.白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比如(1)汉英中白色均可表达“纯洁、清白”,像汉语中“一张白纸"形容小孩的单纯;“清白"形容人的无辜;英语中引申象征诚实、无隐瞒,如Thisisverywhiteofyou(你真诚实)。(2)在汉英中白色可表示因疾病、感情激动等而面色苍白的。例如Herfacewaswhitewithfear(她吓得脸发白);white.1ipped表示“因害怕而嘴唇发白"。(3)白色在汉英中都有“一事无成’’‘‘没有价值”的意思。如汉语“白痴"形容笨人, “白干"形容出了力而没有效果;在战争中象征失败,战斗中一方举“白旗"的话就是要投降。英语whiteelephant表示“无用、累赘”的笨重之物。2.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赋予白色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如(1)英语国家把白色总是象征“好兆头”或“吉祥喜庆”,如西方“白色婚礼”、“白色圣诞”都有纯洁与美好的期望,而汉语文化中白色通常与恐惧和悲哀联系在一起,逐渐成了传统文化中的忌讳颜色,所以像婚礼或春节这样的重大喜庆场合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白色。(2)英语中白色为神圣、崇高的颜色。牧师身穿白长袍象征神灵与光明;人们认为天使长着洁白的翅膀;人死升入天堂后穿的也是白色。而汉语中自色象征奸邪与阴险,如传统戏剧中曹操这样的奸邪、阴险人物都画白色脸谱。根据脸谱颜色区分剧中人物好坏已是一种艺术心理定势,因此日常生活中也有“唱白脸、白脸奸臣"的说法。(3)英语中白色还可表示“权威、尊贵”,美国总统的官邸WhiteHouse是国家权利的象征,正如英国政府机关所在地称洲teHall一样;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称为whitecollar,他们的工作称为white-collariob;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被称为whitepaper。而汉语的白色则正相反,象征“卑贱与贫寒",诗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国封建社会里“白丁”指没文化,没功名的人,平民穿的衣服称“白衣",也用“自身"指没有官职或功名的人,住的茅屋叫“自屋"。3.汉英语各自语言体系中的“白’’都有着差别较大、甚至意义完全对立的用法。如英语的“blackandwhite(白纸黑字)”和汉语的“清清白白",表明了汉英语中的“白"都有褒义,喻意正直、纯洁、美丽、明净等,然而白色在两种语言中也都存在用法完全相反的贬义,喻意苍白无神、紧张、恐怖、鬼魅、死亡、怯懦、无用、卖淫等。4.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人也接纳了一些西方的白色文化。比如新娘按照西式婚礼穿自婚纱以示纯洁,而在以前白婚纱是绝不允许出现在婚礼匕的。第三节汉英语颜色词“黑”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6 一、“黑"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光线黑暗”之意。黑色,如同基督教所说的地狱,常常能够使人有消极的感觉。汉语神话中的阴间,也是一个没有光亮的黑暗之地,并且那里是坏人死后的去处。汉语中也用黑色指代光线黑暗、危险与叛乱,比如“黑咕隆咚"、“黑压压"、“黑灯瞎火"都表示光线很暗。2.“违法”之意。汉语中的黑帮、黑社会、黑道、黑店、黑户、黑话、黑幕、黑市、黑手、黑窝等等都有此意。中国古代有一种刑法“墨刑”,即在犯人面颊或额头刺字并涂上黑色墨水。3.“神秘感”之意。汉语文化中黑色是神秘之色,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汉语“玄’’一字就有黑色之意,解释成困惑和神秘之意,如“玄机”(灰色难解的真相)、“玄远"(深奥)。4.“庄重、严肃、公正无私”之意。黑色与铁颜色相似,因此汉语常用“铁面无私”形容一个人刚正不阿;京剧中人物特点也会通过脸谱颜色来体现,黑脸形象通常都是正直刚强、受人尊敬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包公”。中国古代人们将黑色喻意尊敬、坚韧、正直与神秘,夏朝与秦朝时期黑色备受推崇,这些朝代的官府也都是黑色的。5.“高贵、正直”之意。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黑色代表了天空的颜色,当臣子与皇帝讲话时要穿上用黑色绸缎制成的“缁衣",而皇帝和臣子在祭祀时也要穿黑色的“皂衣”、“戈娣”或“玄衣”。所以如今,黑色在中国人看来就有正式、庄重之感。6.“耻辱"之意。这一涵义是由“犯罪”之意引申出来的,比如“抹黑"一词,和英语的blackmark(喻失败或污点)异曲同工。同样的例子还有“背黑锅",指替别人承担耻辱和指责。二、“black”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悲伤、不幸”之意。英语blackball意为反对票;blackdeath译为“黑死病",这是一种14世纪广为传播的高致死率的疾病;lack—letterday正好与red.1etterday(幸运日、纪念日)相反,指倒霉的日子。17 2.“庄重”之意。黑色套装或礼服是西方人最为推崇的正装颜色。在庄重的正式场合,达官显贵们或生意场上的名流、娱乐界明星以及专家学者等人都会穿着黑色正装;交响乐团的全体演奏者们也会穿着黑色套装以示高雅与庄重;法官则穿黑色长袍以显示法律的尊严。3.‘坏、邪恶”之意。英语词汇中blackmoney(黑钱),black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blacklist(黑名单),blackhand(黑手党),blackart(妖术),blackleg(骗子),blacklie(用心险恶的谎言)都是邪恶不好的意思;还有其它一些词,如ablackspot(犯罪率高的地区),ablackmood(情绪低落),ablackcomedy(黑色喜剧纠)。“blacksheep"一词意为“害群之马”,它源于英国古代的迷信,传说过去英国人认为黑色的羊羔是魔鬼的化身,牧羊人觉得白色羊群中有黑羊很不吉利。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就象征了狠毒、欺骗与仇恨,而白天鹅与之相反,象征了纯洁、善良与爱。4.“灾难"之意。基督教中所谓的BlackFriday是指星期五那天为基督受难日。有一种电脑病毒叫做BlackFriday,是因为它会在星期五爆发并删掉计算机中的所有数据,对电脑用户来说这是非常不幸的日子。另一词例BlackTuesday,是指1987年lO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股点骤然下挫并引发全世界股市受重创,导致经济大萧条,这是一次著名的经济事件。5.“盈利”之意。英语中有些与黑色相关的说法具有褒义色彩,如商务英语中intheblack有“盈利、赚钱”这类积极意义,其反义词为inthered,即经营出现亏损,无盈利。这对儿词是源于记账用的墨水颜色——用红色记录支出,黑色记录收入。Blackfigurenation”和“interestintheblack"则分别表示“做成了生意的国家”和“投入后有利息可收回"。6.“black"代表一种文化,即美国的黑人文化。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美国人权运动的兴起,黑色不再做贬义词专门用以指黑人,而是泛指皮肤为黑色的人,黑色也成了人们引以为荣的颜色。在美国,一些黑人领袖以黑为美,于是英语中出现了一些有褒义色彩或中性色彩的黑色词,如:blackcapitalism(黑人资本主义),blackculture(黑人文化),blacknationalism(黑人民族主义),blackstudies(黑人文化研究)等等。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戏剧流派,以荒诞、病态、夸张、幽默的手法表现现实世界的无望。18 此外,black在英语中还有“生气”、“消沉”之意,如“blacklook(怒容、愠色)”、“goblackintheface(气得脸色发青)";blackdog(沮丧)、blackmood(情绪低落)、blackthoughts(悲观的思想)、blackbrowed(愁容满面)等等。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黑”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黑色内含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1.黑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如blackmarket(黑市)和汉语的“黑社会”都有违法之意。2.英语赋予黑色的文化内涵比汉语中的要多。那些不同的文化内涵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英语blackcoats指脑力劳动者,blackprogram意为保密性,intheblack指盈利,等等。这么多种意义都意味着一件事——英语国家的人们越来越频繁的在使用黑色这一词汇。3.汉英语中黑色的有些文化内涵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汉英两种黑色都有褒义,如喻意庄重、肃穆,像英语的blacksuit与汉语的“玄衣”。而与之对立的另一文化内涵则体现出肮脏、失信、不幸、邪恶、灾难、生气、犯错和狡猾等贬义。4.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国人也接纳了一些西方的黑色文化。比如葬礼上,人们不一定是穿着白色的丧服,而换成黑色的服装以示对逝者的哀悼;英语中“Theywentintoblackfortheirfather"一句与中国人哀悼逝世的家人而在手臂上戴黑色袖章有相似意义。第四节汉英语颜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绿”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青春、活力"之意。汉语中我们用“绿"、“青’’这两个字来表示绿颜色,如“青青河边草”指河边的绿草;“青春”指像绿意盎然的春天一般的年轻时期。2.“出身卑贱、落魄’’之意。自古代起,汉语中绿色就有低贱、落魄、不贞19 和坏名声等意义。如古代品级低的官服都是绿色;绿色服装甚至是娼妓的职业装。虽然现代中国文化中穿绿衣服不再有这些特殊含义,但仍残存了一些相关词语,如“绿帽子”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而非绿色的帽子;还有“青楼"指娼妓或妓院,而非绿色的楼宇。3.代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绿色长城",因为军服是绿色的,于是就有了一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的颜色,如国防绿、军绿色等等。4.“安全、承诺”之意。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在中国绿色意味着安全、希望、和平。邮箱和邮局的外观用绿色,邮递员制服也用绿色;交通信号灯中的绿灯表示可以安全通过,由此衍生出“开绿灯”一词,意为“给与批准或提供方便".“绿色通道”则指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而设置的无障碍通道。5.代指“办事简单、缺乏经验”的人。汉语中绿色还经常用来指缺乏训练和经验、知识浅薄的人。比如“楞头儿青’’,就是指做事莽撞、没有经验的人。6.“环保、健康"之意。随着污染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也经常用以表示环保之意。如“绿色革命”,一开始指的是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改进耕种方法的行为,所以在“自然、农业"这一意义基础上,词义引申为了“环保行动"。还有,把健康的有机食品称为“绿色食品”;“绿色和平组织”或“绿色政党"是指赞成环保的党派或团体;“绿色消费"也是指一种环保的消费方式。二、“green"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青春、活力"之意。英语中绿色也代表了青春与活力,如agreenoldage译为“老当益壮”;toremaingreenforever是指永葆生机与活力。2.“金钱、财富”之意。英语中绿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绿色装点的事物,甚至如美元钞票也是绿色的,因此这一颜色词往往与金钱、财富有关。如美国政坛中选举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因为有“greenpower(财团)”支持着他,由此还衍生出诸如greenback(美钞),greenpower(财团),greensheet(政府预算表),greenstamp(美国救济补助票,因为绿色印刷而得名)。3.“嫉妒”之意。英语green—eyed,greenwithenvy,green.eyedmonsters都20 是嫉妒的意思。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就把green.eyedmonsters(绿眼妖魔)用作“妒忌”的同义词。4.“无经验”之意。如果说“you’reexpectingtoomuchofhim.Heisstillgreentohisjob."意思是“你对他期望过高了,他对这份工作还经验不足”。agreenhorn表示没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的人;“Doyouseeanythinggreeninmyeye?”其实是说“你别以为看我还不成熟就好欺骗”。5.与“绿色植物"有关。绿色还可以象征园中的果蔬或园林技艺。英国英语中agreengrocery指的是果蔬生意。还有像greenhouse(温室)最初指培养植物的密闭暖房;greenfinger则指有善于侍弄花草的人园林技艺出众。6.“批准"之意。“greenlight(绿灯)"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可用于指权威机构对某事物或项目准予肯定或通过。很明显,这个词一来自于交通信号灯。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green构成的词既不指颜色也无文化内涵。如greenroom为演员休息室;greenwound指未痊愈的伤VI;GreenChristmas是指温暖晴好天气下的圣诞节;greenSunday则指复活节过后的第二个周日。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绿"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绿色内含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1.绿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如都可用以表示农业、环境、和平、批准、生命、不成熟、无经验,等等。如英语中greenstuff、greenparty,和汉语的“绿草"、“绿色革命"都与人们居住空间与事物有关。因为相对于黄色而言,植物呈绿色使其最佳生长时期,因此被赋予了“青年”、“希望"这种文化内涵,如英语的greenyears和汉语的“青春"。又因为生命中的最佳时期意味着没有流血与死亡,故而“绿”的反义词就是“红"。同时“greenolive(绿色橄榄枝)”所表达的平安之意也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象征。2.无论英语中还是汉语,绿色由于其各自国情不同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含义。汉语中“绿帽子”和“青楼”都是随历史变迁遗留下来的某种负面含义。而英语国家的人对绿色最直观的认识就是那些绿颜色的有生命的物体,因此成就了其文化内涵。3.汉英两种文化内涵下的颜色词“绿”都各自存在正负两面的对立意义。正21 面意义如汉英语中都表达生命、希望、和平、安全。负面意义则各不相同:英语中绿色往往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还有表示嫉妒之意的词,如green·eyed;表示欺骗的greenmail;表示生病的lookgreen,等等。而汉语中没这么多含义,最为突出的负面含义就是表示地位较低,或者表示妻子对丈夫不忠的“绿帽子"。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语言中对绿色有大量相同的理解。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使得汉语中绿色所代表的负面含义极为少见。第五节汉英语颜色词“黄"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黄”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皇权”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黄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国古代社会中,黄色是最为尊贵的颜色,只有皇家成员才能用。许多带“黄”的词都与帝王有关。如皇帝乘坐的马车叫做“黄屋’’,皇帝发布的诏书叫“皇榜"I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皇家队伍巡游时举“黄旗"。成语“黄袍加身”指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部下为其披上黄袍,推举他为皇帝,后来者一成语就比喻通过政变夺取政权。2.“神圣、威严"之意。黄色是汉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色。中国人生来就是黄皮肤,耕耘的是黄土地,把黄河成为母亲河,我们为自己生为中国人而自豪。3.“好运”之意。黄色也与中国的道教与佛教关系密切。一些僧人道士总会穿黄袍带黄冠,用黄表纸来敬神祭祀或驱魔;“黄道吉日"则指在迷信的人心中认为适宜做某件事要选的好日子,如婚丧嫁娶、出行营生等日子。4.“成熟、稚嫩"之意。汉语里有时候黄色喻意成熟,如“金黄的麦穗’’就形象的表示了小麦成熟时大地~片金黄的景色。“黄发"则形容老人的发色。而另一方面如“黄口小儿"则指儿童,尤其是天真无知的孩子;“黄口"也是指雏鸟嘴巴的颜色。5.“失败、凋零”之意。汉语中黄色还总是与虚幻的事物有关,或用来指过时的状态。如“明日黄花”、“陈年黄历’’都是指过时或已无时效性的东西;“黄 粱美梦”则指虚幻、不切实际的梦想。汉语口头语中黄色也有失败之意:‘‘我和他黄了”意思就是说两人(尤指恋人间)不再保持联系;同样说法还有‘‘卖卖黄了",就是说交易没做成,等等。此外,“黄”还有“生病、体虚”之意,如“面黄肌瘦"这个成语形容人脸色差或瘦弱,意为不健康。二、“yellow”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1.“神圣"之意。因为黄色是太阳、金子的颜色,’所以英语中黄色象征着权力、尊贵与财富。它也是基督教中的神圣色彩。耶稣在他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圣杯就是黄色的。2.“欢迎、支持"之意。英语中有“ayellowribbon(黄丝带)"一词,维基百科上解释说,它有多种象征意义,主要用以指等待久违的亲人归来,或象征反战,期待远赴战场的亲人早日归来。如今它又多了一些救助扶持的意义,如“国际预防自杀”活动中的一种标志,以及预防睾丸癌、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的标志;还有一个意义是2007年英国女童MadeleineMcCann失踪后民众期盼她的归来也会挂黄丝带。3.与“工会"有关。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英语ayellow.dogcontract(黄犬契约)是指以不加入工会为条件的雇佣合同,在美国,同类合同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被雇员广泛接受,1932年在美国被禁用。4.表示“预警"、“警告’’。足球比赛中裁判向运动员出示“黄牌”,对他的犯规作出警告,若再犯一次就要“红牌”罚下。交通信号灯中的“黄色”表示灯变“红"或变“绿”之前的“警告JP,t。“yellowalert(黄色预警)"是比红色预警的危险情况低一级的状况。5.虬陡懦、背叛、偏见”之意。英语传统文化中,黄色也代表了胆怯与偏见。美国俚语中把胆小之人称为yellowbellied,或直接说他yellow。黄色也表示“背叛",这源于《圣经》中背叛耶稣的犹大穿的正是黄袍。生气会使人过量分泌某种激素而导致皮肤发黄,所以英语对“嫉妒”的表达除了green也可以是yellow。6.“通讯簿"之意。无论英国美国,在商场、图书馆或私人家中,通常都 有一本YellowPages,这种书不是指“黄色书籍",而是搜集有个公司机构或组织单位的电话号码簿,工人查阅电话进行联络。之所以成为YellowPages是因为通常这种书都是用黄色纸张来印刷。7.“粗俗、低级”之意。英语中yellowjournalism(黄色新闻)是指以极度夸张和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以吸引眼球。此外,“yellow"在英语中还有“金钱”之意,如英国人经常把钱成为“yellowboy"。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黄"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颜色词“黄”的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1.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黄"的大多数文化内涵是相似的,如人种、电话薄、身体不健康、警示、枯萎、成熟等意义。这些文化内涵主要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些有形物体从外表上形成的认识,比如:黄种人、黄橙橙的庄稼,其实就是事物外表为黄色而得名。2.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颜色词“黄"由于其各自国情不同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涵义。《圣经》里说上帝佩戴的是“金色”十字架;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的是“金色"圣杯,并且犹大穿的是黄色我衣服,因此在西方人眼中,黄色被贴上了“神圣”与“背叛"的标签。随着社会发展,如今产生的一些特殊事物与黄色有关,如“yellowribbon(黄丝带)",“yellowpress(低俗刊物)",黄色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前者黄丝带的故事是源自美国60年代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件,一个因犯了错误被判刑三年的美国犯人,在临出狱前夕,给妻子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悔与歉意,他极度的期盼知道,如果妻子依然爱他,仍在等他回家,那么就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上一条黄丝带。等到出狱那天坐车回家,当村口时他甚至不敢睁开眼睛,恳求司机和车厢里的人帮忙看老橡树上是否系着黄丝带,当他听到车上所有乘客的欢呼声时,他睁开了眼睛,看到在村口老橡树上,数百条黄丝带正迎风飘舞。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女儿和全村的人都在老橡树那里等待着他的归来。而后者yellowpress的典故是指有两家出版机构发行的低俗24 刊物都是黄颜色的封面,由此后来就将其指代“低俗刊物”。这种颜色反映在词语里,大多数时候就体现了负面意义。而在中国,自从中华文明出现起,黄色就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种族与文化的代表色。很多历史典故都与黄色有关,如“黄袍加身"、“飞黄腾达”、“黄道吉日”等,体现了中国人对黄色的喜爱。3.汉英两种文化内涵下的黄色颜色词都各自存在正负两面的对立意义。由于黄色是一种亮色,于是很多时候做警示之用,如黄牌、黄灯。当其做“成熟、腐朽”之意时,汉英语言国家的人们在这点上的见解是一致的。黄色的积极意义即可表示“黄金、农作物、幼童、种族",同时也可以表示“落叶、枯草"等消极意义。4.英语中黄色的文化内涵多为消极的,而汉语中则多为积极的。如消极含义有:英语中yellow.1ivered指懦弱,yellowdog指卑鄙小人,yellowlook指猜疑心,汉语中黄色除了具有警示与凋谢这种消极之意外,其它几乎都是褒义。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把英语的yellowpress吸收到汉语中时将原本的文化内涵转变为“下流、淫秽、腐朽"之意。总之,中国人关于黄色所具有的积极意义都源于中国的国情与文化。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只是从事物的表面为黄颜色的视角出发来构词,于是黄色在许多具体事物上就被赋予了消极意义。由于文化的接触以及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中也出现了不少与英语颜色词“yellow”相关的用法,如汉语中的“黄页”源于英语yellowpage,并且用法一样;具有“下流、堕落"含义的“黄”源自英语的“yellowjournalism"和“yellowpress”,带有贬义,这些都与汉英语文化接触有关,后文作重点分析。第六节汉英语颜色词“蓝”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一、“蓝"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1.“遥远、平静、正义"之意。汉语中蓝色指天空、大海的颜色,通常给 人以遥远、平静与正义之感。古汉语中用“青”字来代表蓝色,“青天"、“青云”就是指蓝天。因为天空呈蓝色代表晴朗无云的天气,所以会让人感到心境明朗开阔、干净,“青天"就是借这一种说法来指代公正廉明之人或正直的清官。同时蓝天看起来也更高更开阔,因此成语“平步青云"中就把“青云"引申为官位升迁很快的意思。另外一句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指徒弟的才能超过了师傅。另外蓝天大海也总是让人产生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联想,因此蓝色也被称为是“灵感"之色。2.“凉爽、惬意、从容’’之意。汉语中的“蓝”原指草本植物“蓼蓝",其叶子干后变成深蓝色可加工成靛青,用来染布,所以蓝色也带给人“凉爽、惬意、从容"的感觉。3.“勇气’’之意。在传统京剧剧目中“蓝脸"的角色都是刚强、骁勇并很有心计的人物,如历史上的抗清名将窦尔敦。4.“儒生’’之意。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学者孔子穿的衣服就是蓝色的。“蓝衫”在以前则是秀才、儒生们的衣着。5.“不纯正"之意。汉语词汇“蓝青官话"指的是人说普通话时带有方言口音。其中“蓝青”字面意思为蓝与青两种很相近的颜色混杂在一起,则用来比喻普通话说的不纯正。二、“blue’’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在英语中,blue一词的文化涵义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高贵’’之意。blueblood是指有贵族血统的入,这一说法源自西班牙王室,那些贵族们皮肤自皙,他们常常自豪地挽起袖管,展示自己雪白小臂上清晰可见的蓝色静脉血管,于是称之为“蓝血"。Blueribbon是指有一小块蓝色绶带制成的徽章,用来授于比赛中的冠军得主。2.“纯洁”之意。英语国家的人们把天空或大海用theblue这个词表示,所以在西方国家宗教中蓝色有“崇敬、忠诚"的神圣含义,并且圣母玛丽亚的衣裙也代表了纯洁(程立,程建华,2000)。3.“威信、权力"之意。Bluebook指的是由政府印发的官方报告,美国英语中这一词既指大学生考试时用来答题的一种封皮为蓝色的答题册,也可以指刊 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官的手册。Blueroom不是指蓝色房间,而是白宫的第二大房间,是会客室,经常是总统夫妇款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原来墙壁为白色,后来肯尼迪夫人将其改为蓝色,故而得名。4.“有文化"之意。“bluestocking"指卖弄学问的女性,用于贬义,其典故出自18世纪50年代,当时伦敦有一群上流社会的男女模仿巴黎的风尚在家里约友聚会,不是为了打牌消遣,而是以文会友,谈论文艺,举行晚会。此种聚会亦有男士参加。他们衣着简朴表示他们厌恶当时流行的华丽的晚礼服,其中有一名叫本杰明·斯蒂林费利特的人,他常穿蓝色绒长袜,而不穿其他绅士们所穿的黑袜子,人们就把这一群人的聚会称之“蓝长袜俱乐部"或干脆叫“蓝长袜”。此后,ablue-stocking(蓝袜子)用来指附庸风雅的女人或卖弄学问的女人。18世纪中叶,英国文学社的女成员时常穿蓝袜,所以这个词也只“才女",用于褒义;另外还有“bluewomen”指女学者;“blue-brickuniversity"则至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而历史相对较短的(尤指1800年以后成立的)大学则成为“red—brickuniversity”。5.“男性”之意。西方人认为蓝色是男性的颜色,男宝宝常穿着蓝色,而女宝宝穿着粉色。皇家海军和皇家警察的制服也是蓝色。英语bluecoat就指穿蓝色制服的人或警察;blueiacket指水手;bluecollar(蓝领)指体力劳动者。Blueboy是指男性通过变性手术变成女性的人;thelight/darkblues表示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中的校运动队或啦啦队,因该两校分别以浅蓝、深蓝为标志而得名。6.“政治”、“商业”之意。美国民间用蓝色代表民主党,红色代表共和党,两党之争就被称为了“红蓝之争"。同样,英国保守党成员叫做bluecandidate,区别于工党的红色。英语中还有大量与蓝色有关的词都有“生意"之意。Bluechipcompany/investment(蓝筹公司/投资)是一种有收益且安全的公司或投资;bluelaw是一条法律,指禁止在星期天跳舞、喝酒、工作、性生活或买卖;bluebutton是指有权进入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7.“忧郁”之意。英语中蓝色与大海的关系更为紧密。有一种说法听起来比较合理,是说海上生活都是风雨交加沉闷乏味的,于是蓝色大海就让人有“阴沉、忧郁”这样不好的心情。inabluemood就是说一个人感到悲伤、忧郁和沮丧,同样blueMonday是指度过了愉快的周末后想到周一又要上班了,于是感到 心情郁闷。Theblues是指一种音乐风格,是由美国南方的黑人歌手发明的一种缓慢伤感的曲风。英语中还有些词havetheblues,fallblue,lookblue,singtheblues,bluefunk,bluedevils等也传达了“情绪低落、无趣”的意义。8.“劳累、寒冷"之意。当一个人感到寒冷或不能正常呼吸时,他/她的皮肤会变蓝。Abluebaby指的就是心脏先天性缺陷的婴儿,因其肤色发青而得名;bluewithcold是说冻得皮肤发青;todosomethingtillyou’reblueintheface是指忙到焦头烂额还没任何结果。9.“社会地位低下”之意。“Bluecollar(蓝领)"工作者是指经常穿着蓝色工装的体力劳动者,与之相反的脑力劳动者称为whitecollar,蓝领们干的是体力上的,而且通常脏乱,所以穿蓝色耐脏;由这些人使用的计算机叫bluecollarcomputer。政府中有些人曾在工厂、企业的一线工作,如今调到政府后仍对工人阶层的或地位低下者一直关注的人,被称为bluecollarcaucus。bluebutton是指股票交易所中等级低的员工(李华驹,2003:298)。10.“淫秽、色情"之意。蓝色的这一含义源白于名为LaBibliothequeBleu的一套法文书籍,其内容均下流淫秽,于是借用法语中bleu一词,将蓝色与“淫秽、下流”之意连在了一起。英语中的bluemovies,blueiokes,bluetalk分别表示色情电影、荤段子、下流话。另外西方国家的bluerevolution其实暗指性解放。l1.“谋杀"之意。Bluebeard不是指蓝胡须,而是法国一个民间故事中有个人娶了很多妻子,然后又一一杀掉,后来就指“乱娶而后谋杀妻子的男子”;bluemurder是指非常血腥恐怖的谋杀,其比喻义为“可怕的喊声",如果一个人“cries/yellsbluemurder’’,那么说明他惊声尖叫是为了反抗。12.“无用、非法"之意。Bluesky除了指天空的颜色外还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尤指股票不可靠或财务不健全,所以股市中用bluesky表示非法交易行为;blueskybargain是指“漫天还价’’或“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blueskylaw是指美国各州为管理股票所制定的股票发行控制法,以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blueskyman是指尤其以非法手段专门从事内陆贸易的人。13.“危险、禁止"之意。Bluealert(蓝色预警)通常作为台风警报或空袭警报,它比黄色预警低一级;blueflu是指生病请假,并且这个词一开始是专指警察或消防员集体请病假;blueruin由一些危险情况引起的灾难、不幸;bluenose 是指清教徒似的人,道德上极端拘谨,尤指总想把自己的道德强加于他人;bluepencil是指用蓝色铅笔较对修改,喻指“否决、不准"。还有bluelaw,在美国殖民时期,清教徒们颁发了一些法规,禁止在星期天喝酒、跳舞等,因印于蓝色纸张上而得名,后来转为指“有关个人行为的严格规定”。此外,颜色词blue在英语中还有其他文化内涵,如blue.skymarket指露天市场;bluerinsed指“保守派老年妇女的"(她们喜将白发染黑而得名,通常由仪表整洁、热心公益活动的老妇女组织的)(李华驹,2003);bluetape指代一种杜松子酒;towinone’Sblue喻指被选为代表;toblushlikeabluedog指脸皮厚、不知羞耻的人;美语中bluegrass一开始指肯塔基州的一种乡村音乐风格,后来用于指代这个州的地方和人民;bluehenstate是对美国特拉华州的一种爱称,因为州鸟是“蓝母鸡"所以人们也被称为蓝母鸡的后代。三、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蓝"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汉语的“蓝"和英语blue文化涵义较少共性,唯一的一个共同点恐怕只是都用蓝色作为“天空"和“大海"的比喻,如汉语的“蓝天"和英语的bluesky,但英语的bluesky还有“非法”的喻意,而汉语没有。因此,这里仅对汉英两种语言在颜色词“蓝/blue"的文化涵义方面存在的差异作简要的对比分析。Blue在英语中有较多的文化涵义,这与英国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英伦三岛四周环海,北方来的冷气遇到温度较高的海洋,就使得这一区域的国家多雾多雨,因此这儿的人们偏爱蓝色,因为蓝色象征了广阔蔚蓝的天空与大海,会带给人“安全、踏实、友好及平静”之感。另外一个偏爱蓝色的理由源于西班牙贵族的典故,说贵族阶级身体里流淌的是纯洁高贵的蓝色血液,于是就有了英语中blueblood一词来指出身高贵的人。此外,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蓝色,于是它又有很多积极肯定的文化内涵,比如blueribbon指头奖,bluebrickuniversity有关文学,bluebook指权威,atrueblue表忠诚,等等。英国人对这一颜色的偏爱还体现在他们把中国明代的青花瓷译为blueandwhite;然而正因为英国人傍海而居,靠海为生,见多了海上单调乏味的景色和变幻莫测的天气,于是蓝色也给人以“郁闷、病怏快”的感觉,如:BlueMonday,lookblue,bluewithcold。与英语相比,汉语中的颜色词“蓝"更多的只是单纯从外观颜色的角29 度进行构词,其文化内涵意义仅有“遥远、平静、正义”,“凉爽、惬意、从容",“勇气",“儒生”,“不纯正"等。详见上文。总之,英语中蓝色颜色词的正面意义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而蓝色也被赋予了非常多样化的内涵。与之不同的是汉语中蓝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非常少。 第三章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英颜色词研究第一节汉英语言的接触与相互影响一、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汉语与其周边国家和民族语言的接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与西方国家语言,如英语等的接触却是明末清初以来几百年间的事。汉语与英语接触,导致大量英语借词出现,主要是在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随后而来的西学东渐。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将大量的英语词汇带入汉语中,早期借入英语词汇较多的是音译词,如德谟克拉西(民主)、赛因斯(科学)、梵哑铃(小提琴)、咖啡、可可、咖喱、模特儿、摩登、逻辑、幽默、坦克以及一些货币单位如先令、便士、法郎、马克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是音译加意译的形式,如芭蕾舞bMlet,保龄球bowling,卡宾枪carbine,啤酒beer,沙发椅sofa,古龙香水cologne,曲奇饼cookie,马克杯mug,卡片card,吉普车jeep,比萨饼pizza,苏打水soda,太妃糖toffee,蹦极跳bungeejumping等词。这些词往往前半部分为音译,后半部分为意译。这种译法就将词语的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时体现,所以半音半意译法是汉语吸收外来词汇非常有效的翻译方式。当然,早期借入的英语词汇当中,意译的成分也不少,其中有很多词汇已经完全融入汉语的词汇系统中,成了地地道道的汉语词,如道德、精神、家庭、价值、机会、意识、货币、心灵、思想、公路、公司、银行、弹性、本能、爱隋、钻石、环境、水准、速度、原始、基本、幸福、丰富、古籍、相对、简单、休息、观察、启发、扩充、消化、消灭、保险、活动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大量现代科技和以及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英语词汇大量涌入汉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常见的如托福(TOEFL)、艾滋病(越DS)、迪斯科(disco)、电脑、白领、蓝领、兼职、 快餐、热狗、麦当劳、减肥、软着陆、年薪、知识经济等等,进入新世纪以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加深了英语对汉语的影响,英语借词进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二、汉语对英语的影响现代英语词汇的来源也是历史上各个时期逐渐积累起来的,除本族语词以外,还包括大量来自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以及其他语言,如汉语等的词汇。汉语与英语的接触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据有关资料记载,1637年,继葡萄牙等过之后,英国派出商船首次来华,进入广州,并于1689年在广州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办事处,从此开始了比其他国家更为频繁的交往。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ChineseEmpress)驶抵广州,并开始了循序发展的对话贸易。此后,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英美等国便通过以中国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与中国频繁接触。由于交际的需要,早在19世纪之前,一些汉语词汇通过闽粤方言进入了英语钟。英语从汉语中借入的词汇较多,由于大量词语是通过方言借入的,因此保留了汉语方言的语音形式,如chowfan(炒饭)、chowmien(炒面)、fengshui(风水)、kaoliang(高粱)、kungfu(功夫)、taichi(太极)、cheongsam(长衫,指女式长袍、旗袍)、litchi(荔枝)、longan(龙眼)、mah-jongg(麻将)、pakchoi(白菜)、silk(丝)、tea(茶)、typhon(台风)、ginseng(人参)、mango(芒果)、wonton(馄饨)、yinyang(阴阳)、Taoism(道教)等等。也有些词汇是用英语语素根据汉语词的词义重新组合而成的,即意译汉语词,如beancurd(豆腐)、ChineseWall(中国长城)、Chineseherbalmedicine(中草药)、dragonboat(龙舟)、SpecialEconomic(Developmen0Zone(经济发展特区)、spingrdIs(春卷)等等。汉英两种语言颜色词方面的相互影响也是语言接触的结果,相较于其它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词汇,颜色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喻意方面,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盯魏志成《汉英语比较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P73。32 第二节语言接触中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相互影响一、语言接触所造成的汉英颜色词语义问题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会发生冲突,如出现误解、错译的现象,容易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使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相互交往时存在困难是很常见的,比如英语国家的人很难正确理解汉语中“绿帽子"的特殊文化内涵。同样,朱德庸的系列漫画故事《粉红女郎》,中国人认为把它译成英文题目“PinkLaOy”理所当然应该是恰当的,但殊不知英语中PinkLaOy是一种鸡尾酒名。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如果忽视了文化因素,就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另外,文化交往也会促使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文化交往过程中,一种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常常被带入另一文化,并融为后者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上的接触结果常常被人类学家表述为“文化扩散”。文化扩散通常反映在语言上就表现为通过对语言的笔译、口译或其他途径借用到另一种语言中,同时也把文化带了过去。或者当不同文化相接触时,词语也就会从一种语言被借入到另一种。在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交往的过程中,英语文化对汉语文化造成的影响要大于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而这恰好也反映在颜色词上。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语吸收了大部分表示“环保"之意的有关“绿”的英语词汇,如: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科技greentechnology、绿色能源greenenergy、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还有表示“农业"之意的绿色革命greenrevolution、还有“给与方便"之意的绿卡greencard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相关颜色词,如“亏空"之意的赤字inthered,“警示”之意红灯区theredlightdistrict;根据电话簿封皮颜色而称为的黄页yellowpages,表示“色情低俗"之意的的黄色报刊yellowpress,黄色小说yellowliterature;根据西方工装衣领颜色划分的白领whitecollar和蓝领bluecollar;表示消极意义的黑色幽默blackhumor、黑色星期五blackFriday等等。综上所述,对于一种语言来说,当我们要描述清楚一个外来新事物时,就很有必要同时接纳源语言中的那个词语,如汉语的“龙"对应的英语是dragon,虽然指代的这种动物的外形相似,但文化内涵不一样。中国人把龙当作吉祥的象征, 并且崇拜龙图腾;而西方人眼中的dragon则是邪恶的化身。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用汉语的“龙"的发音来代替dragon呢?那样就不仅能使人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省去了解释其异同点的麻烦。其实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为保持自身语言的纯粹度而舍弃外来词语的影响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greeneyed(嫉妒)不能直接译成“绿眼”,否则就不能进行顺畅沟通,所以我们可以用汉语的“眼红别人,这就保留了汉语的文化特色。汉英语言都反映了本国文化,同时也为跨文化交际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汉英语中的红色都有“革命”之意,但在英语中更偏向贬义,而在汉语中则多为褒义,如果我们没注意到这一点,那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何西方入对红色感到警惕,尤其在政治上。又如汉语的“红茶”对应英语就成了blacktea,对此表达出现的差异有一种解释,即中国人注意到的是茶水的颜色呈红色,而西方人注意到的是干茶叶呈黑色。这就体现了汉英语言国家的人对物质世界认识上的差异。二、语言接触所造成的汉英颜色词语义变化方式根据李曼珏与林榕(2003)的研究,在语言接触中颜色词产生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类:意义增加,意义缺失,以及意义改变。这三种变化方式同样适用于颜色词。(一)意义增加意义增加是指一个表示新事物或新理念的词通过对基本意义引申而增加一些新意,以适用于相对较广的范围。以颜色词“绿"为例,在使用美元货币的区域,绿色就有“金钱、财富、资本"的含义,因为绿色是美钞的主色。所以俚语中greenback就指钞票。对这一含义的使用,更为典型的例子出现在经典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故事里有一个翡翠城,那里的每个人都带着一种眼镜,透过眼镜看到的一切都是绿色的。这里作者利用这座城市的颜色暗示了当时美国的金融体系,因为那个时期美国放弃金银复本位而改用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当时被认为是美国货币政策的一大错误。然而在汉语中直到现在绿色也从没有象征金钱与财富,这种含义追溯到古代也没有过。另外一例是汉语中的红色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词义引申。如“红丝带"现在指“随时提供救助”,而在早些时候只表示“救助艾滋病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在商务英语中intheblack是褒义,指“盈利”,如“SinceshebecamemanageLthecompanyhasbeenrunningintheblack”(自从她当上了经理,公司就开始盈利了)。“ouraccountisintheblackthismonth”(这个月银行账户有余额)。Intheblack的反义词是inthered,是指经营亏损,如今也被搬到汉语中做同样用法,称为“赤字”。(二)意义缺失和意义增加正相反的是意义缺失,是指一个词包含的某些指代作用不再使用。通常这种变化是语言内部的历时现象,与不同语言间的接触关系不大。汉语中黑色有一种反动的意思,出现在文革时期,“黑五类”就曾在那是指五种社会公敌人群,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另一个文革词汇“白专”和“又红又专"正好相反,前者指只精于本职业务而从不关心政治的人,后者是指又精于本职又关心政治的人。而现在这些词都已几乎不用。汉语中的“黑帽子”译成英语就不能直接说ablackhat/cap因为英语中的blackhat/cap是指西部牛仔影片中的反面角色,相对于心地善良的正面人物而言的。另外当法官宣判一个人死刑,通常都戴着黑色帽子。而汉语中的“黑帽子’’源自文革时期,意指一个人尽管是清白的,但却被划归到坏人群体。如今这个词的文革意义已不再使用,而变成了“不公正的判定"之意。(三)意义改变词汇在语义学上的改变,往往是因为现实环境上发生了变化,或人外表、角色或作用发生改变,又或词原本所指代的事物性质发生了改变,如黄色的贬义用法源自美国,英文中的yellowpress和yellowjoumalism译成汉语就有了贬义色彩,如汉语中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图片、扫黄。而有些词接触后并没有太大变化,如现代汉语中的“黄页"和英文中YellowPages都指一种电话查询簿。西方文化中黑色有许多象征意义,如庄重、肃穆、高贵之意。中世纪神学家不喜欢太多太艳丽的颜色,他们觉得那样会带来危险,于是人们便只选用黑色(如黑色套装、黑色礼服)以示庄重。所以西方传统中人们去参加葬礼都穿黑色服装,有哀悼之意。在一些正式场合,高官名流们都喜欢着黑色礼服;交响乐团成员也穿黑色套装以示高雅。现在这种习俗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在中国人们出席正式活动也开始流行穿黑色套装和礼服。 基于以上分析,语言接触会给词语带来语义上的变化,使之产生外延或内涵的各种意义变化。而这一切都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生活语言的变迁有密切关系。三、汉英颜色词之间的共性前文主要讨论了由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汉英颜色词意义上的个性和差异。但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不同文化在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一致性。这一现象既是跨文化顺利交流的产物,更是推动交流顺利有效进行下去的条件。颜色词的内涵意义是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体验为基础的,它使得人们对于抽象和复杂事物的认知更加鲜明和生动。譬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黄色代表着帝王、尊贵与至高无上,同时另一个与之相似的颜色词是“紫”。如古人城皇宫为“紫禁城",有贵人来就称为“紫气东来";而在英语中,说“Marryintothepurple’是指嫁入名门望族,beborninthepurple是指“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现代汉英综合大辞典中对“purple"一词的词条解释中有“帝王的,皇家的’’的释义,可见在汉英文化中,对紫色内涵意义的认知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那么为什么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汉英语国家的人们同样用颜色(无论用黄色还是紫色)来描述皇家和尊贵之人、尊贵事物的概念呢?其实无论中国皇帝或英国国王,他们的形象在百姓眼里都是遥不可及的,而皇室贵族所用物品服饰的颜色却简单熟悉,于是人们自然会用颜色这种生活中熟知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来描述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英语中说“bluefilm”指情色电影,汉语说“黄色电影”表达类似含义,这里都用颜色词指代同一意思。英语中“agreenman”指“生手;没经验的",汉语中则对应的用“黄毛小子"一词。英语中有“bebeatenblackandblue”,汉语中有“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也都用颜色词比喻“受了皮肉伤"。虽然所选择的颜色词不尽相同,但汉英语国家的人们都用颜色词概念去理解另一概念领域,而其中当然也出现了两种语言间相似甚至相同的使用情况。这种汉英语颜色词内涵意义衷达出现相似甚至对应的情况并非偶然,尽管文 化、历史、语言等各方面有差异,但可以看出人类的思维存在着共性:人们往往会利用简单熟悉的有形事物去理解复杂陌生的无形概念,并且当认知的视角相同时,不同语言就产生了相似甚至对应的意义。除了汉英各自文化环境的不谋而合使得颜色词意义出现共性,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代社会汉英语言国家间各种交流使得双方文化相互交融与认可。例如Red在英语中有“负债或亏损"之意,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支出额,语言接触过程中汉语就吸收了这一涵义,于是出现了“赤字"一词;汉语的“红"本没有“危险”之意,但西方的交通信号灯中“红灯停"的规则被引入,表示“危险"的文化内涵就出现在汉语中了。由此可见,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词语内涵意义也渐渐在根植本土文化语言的基础上被采借,并被不同的语言文化所接受和发展下去。这是跨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是语言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对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共性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在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文化内涵的研究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内容:l、汉英语的基本颜色词受其文化影响很大,同一颜色词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用于婚礼中国却相反的用于葬礼。2、当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有些词就会从一种语言被借用到另~语言中。尤其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各阶层间的各种接触与交往日益频繁,出行方式便捷多样,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广泛流行,这些现象使得我们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想要同外界顺利交往都不可能只依赖自己的母语交流,而是必须引入其他国家的语言。而吸收新词汇与新理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方式非常常见,还有一些方式用的极少。词语借用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如今借用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出现都极为普遍,这对丰富词汇和使语言更灵活机变都起到极大作用。而颜色词汇作为语言中的一组特殊词汇,在人们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起到了显著作用。汉英基本颜色词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词义的影响。当然本论文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作者在本论文中就六种基本颜色词所作出的研究并不是最全面详尽的,因为本文所收集的资料还只是现有全部研究资料中极小的一部分,有个别资料甚至可能存在质疑或偏差,因此以后作者会搜集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改进。其次,汉英语颜色词之间的文化不对等现象仍值得探讨。不对等是指英语或汉语中某颜色词的理念在传达给对方语言时没能有一个对等词汇来表述。 参考文献[1】Berlin.B,Kay.P.Basiccolorterms:Theiruniversalityandevolutio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miaPress.1991.145[2】Bloomfield.L.Language.NewYork:Holt.1933.444~460【3]MichaelByram.Minorityeducationandethnicsurvival:casestudyofaGermanschoolinDenmark.Bristol,MultilingualMatters,1986.23【4】DavidCrystal.TheCambridgeEncyclopediaofLangua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364-380[5】GarlandCannon.ChineseBorrowingsinEnglish.AmericanSpeech,TheAmericanDialectSociety,1988,V01.63.3-33[6】R.H.Robins.General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66[7]Hartmann.R.R.K,EC.Stork.DictionaryofLanguageandLinguistics.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459~462[8]PaulKay,ChadK.McDaniel.TheLinguisticSignificanceoftheMeaningsofBasicColorTerms.Language,1978,54(3).610-646[9]Sloane,Patricia.PrimarySources:SelectedwritingsonColorFromAristotletoAlbers.NewYork:DesignPress,1991.16[10]SarahThomason,TerrenceKaufman.LanguageContact,CreolizationandGeneticLinguistic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8.12[11]Thomason.S.Q.LanguageContact:AnIntroduction.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2001.3-5[12]Weinreich,Uriel.Languagesincontact:Findingsandproblems.TheHague:Mouton.1964.9-15[1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28-130[14】常宗林.汉英语言文化学北京:中国海洋出版社,2004.57~59【15]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6]程立,程建华.汉英文化比较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9841 【1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20-121Us]杜学增,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英语国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i0.[19]高建坤.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及其文化接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7期:173’175[20】高军,戴炜华.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外国语,2000,06期:17~22[21】高名凯,刘正琰,麦永乾,等.汉语外来词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2’420[22】郭艳.从语言接触看英语借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怀化学院学报,2008,03期[23】胡兆云.语言接触与汉英借词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24】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外国语文,2002年,02期:140~143[25】李曼珏,林榕.普通语言学概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22~387【26】李华驹.2l世纪大汉英词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78-299[27】刘富利.汉英语言接触中借词的历时和共时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期:138~140[28】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4[29】毛琦峥.汉英基本颜色词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06,07期[30]潘燕萍.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应用及翻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期,【31】彭风英.论汉英颜色词所折射的文化语用教学。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期[32]彭秋荣.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1,01期[33]秦秀白.英语简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6-17【34]邵志宏.汉英颜色词使用的比较:从八十年代英语颜色词使用谈起.外国语文,1994,01期:87~92【35】司佳.早期汉英词典所见之语言接触现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 03期[36】谭德姿,论颜色词及其修辞效果.见:中国修辞学会,编.修辞学论文集(第二集).福州:附件人民出版社,1984.227~240[37】田野.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期[38】王瑾,黄国文.接触语言学视角中的翻译——广州报章翻译现象分析.中国翻译,2006,05期:67’71[39】王培枫,叶苗.对比汉英语言中常见颜色词的内涵.中国电力教育,2010,19期[40】王宇枫.语言接触中的莫语颜色词.民族语文,2008,02期:56~60[41】魏志成.汉英语比较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73[42】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民族语文,2007,02期:5~25[43]梧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中英文颜色词研究.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4期::88~89,105【44】徐可红.汉英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45】杨京.从汉英颜色词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03期:34~36[46】杨文全,李静.颜色词喻义与汉英民族异质文化探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期[47]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59【48】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230-235【49】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0-61【50】张旺熹.颜色词语联想意义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03期:113~12343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读与写:2009年第11期.30.2009.11.InfluenceofCulturalConnotationofIdiomontheAcquisitionofEn西ishlanguage.张静科技视界:2011年第25期.118~119.2011—09.浅议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张静0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文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日期:尘生疆月卫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