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ID:51196612

大小:5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9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致橡树》作者:舒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能力目标:1、正确赏析课文,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及态度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及健康高尚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1、诗歌主旨及诗歌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课文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爱情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奴隶社会的爱情经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

2、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封建时代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二、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

3、师解题及简介朦胧诗 1、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2、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欣赏几首朦胧诗,体会其特点: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钦赞。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

4、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

5、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分析课文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位女同学朗读此片段。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⑶分析、明确: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

6、”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

7、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