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

ID:51184210

大小:458.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3-19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_第1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_第2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_第3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_第4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效激励.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的激励 与教育组织管理内容提要激励的内涵及要素1最具代表的传统激励理论2当代激励理论3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4一、激励的内涵及要素(一)内涵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的定义:“一切内在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研究表明,激励不仅表现为个体追求某种既定目标的愿望程度,以及人自身内部产生的动机,而且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激励的三层含义1激励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活动,是通过外部的刺激、灌输和影响,把激励机制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自觉行为;2激励是

2、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3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二)激励的要素外在性激励要素内在性激励①物质性需要②社会性需要①工作活动过程本身②任务完成时所带来的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二、最具代表的传统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试图解决的是确定工作中何种因素能够激励员工。他们关注各种不同类型的诱因或目标,个体努力达成这些目标以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同时也使工作完成得更好。(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理论假定:(1)是内驱力或需要激起、引导并维持了目标导向的行为;(2)当个

3、体的内部均势被打破或个体感到被剥夺时,内驱力或需要性行为便被唤起;(3)内驱力或需要是按层次高低排列次序的;(4)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内驱力便不再起推动作用了;(5)每个人的内驱力或需要的次序排列基本上是一致的。(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享乐主义本能理论内驱力/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主要介绍(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享乐主义关于人们做出各种行动的原因,就目前所知,最先对此做出解释的尝试,可追溯道23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以及近代18、19世纪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人的行动总

4、是指向舒适、愉悦,而逃避不适和痛苦的。这种观点被称为享乐主义。(一)内容型激励理论本能理论查尔斯·达尔文使科学界意识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可以根据本能来断定人和动物的大量行为。威廉·詹姆斯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分别于1890年和1915年对本能理论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后来人们正是从他们那儿借用了无意识动机的重要思想。本能理论1908年麦杜格尔(McDougall)宣称:“于是,我就可能把本能界定为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倾向,是它决定了人对某类性质的情感体验,并以某种具体方式按本能去行动,或者至少感受到这种行动的冲动。”20世纪初,当心理学家为了试图说明越来越多的可观察到的行为而

5、罗列出一长串本能时,本能理论便兴旺起来。(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驱力/需要理论1918年,罗伯特·伍德沃思(RobertWoodworth)将“内驱力”概念作为激活行动的核心力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以机器的模式来思考人类的行为。机器被发动的机制在于使用某种能源,缺失状况或饥渴之类的冲动就是行为的动能或内驱力。此后,在心理学的语言中,内驱力的概念取代了本能的概念。从事动物实验的心理学倾向于使用“内驱力”这一概念,而对人的行为感兴趣的社会学家则开始使用“需要”这一术语。在种种需要被置于一种层级序列之中时,现代动机理论就开始起步了。内驱力/需要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

6、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生存需要existencerelatednessgrowthERG理论至少在两个重要的方面比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更为灵活:①三个层级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可同时被激活;②ERG很少需要被固定在一个层级序列上。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1.员工生来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和控制措施,或采用惩罚威胁他们从而实现目标;3.只要有可能,员工就会逃避承担责任,并寻求正式的指令;4.大多数员工把

7、安全感视为高于其他所有工作相关的因素,并且没有雄心壮志。Y理论1.员工视工作如同休息、娱乐那样自然;2.如果员工承诺完成某个目标,他会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3.通常人们都能学会承担责任,甚至会主动寻求责任;4.人们普遍具有做出创造性决策的能力,并不仅仅是管理者才具备这种能力。X理论假定较低级的需要支配着个体行为,Y理论则假设较高级的需要决定个体行为。麦格雷戈本人坚信Y理论比X理论更实用也更有效。因此,他提倡使用一些办法以尽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动机,如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为员工提供富有责任感和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融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