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淡初中历史有效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淡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竞存中学张青青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关注。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就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淡淡自已的一点感受。 一、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是一种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1.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1)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
2、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笔者在教学《中古欧洲社会》一课中,讲述了“丕平献土”的故事,学生了解到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皇权凌驾一切呢?这就为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历史的比较提供了契机。为此,笔者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6,剖析曾经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历史缘由,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本质认识。(2)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
3、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了挑战自我、逐步提高的系列问题,如哥伦布船队想到什么地方?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
4、种“历史误会”?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辩论、演讲、讨论等多种机会,安排学生编写或表演历史短剧,鼓励学生亲历活动,从而使之获得对历史表象及历史本质的认识。如在《经济大危机》一课“罗斯福新政”6这一子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193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上台演讲,“参与竞选”美国总统,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克服经济危机,其他同学在听取演讲后投票表决。这样,每位同学都以不同的角色卷入“竞选”活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在亲历“竞选”的活动中,既锻炼
5、了演讲口才,又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2)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偶发的事件应适时作出专业性的引导,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延伸教育性的事件,并加以有效利用。如在《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同桌两位学生一本正经地演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相会握手的情景,引起了其他同学对此情此景的关注。笔者因势利导,问:“从刚才‘马克思’与‘恩格斯’深情握手的动作上,你们能想到什么呢?”“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是共同合作的伙伴”、“他们是未来世界的设计师”,诸如此类的答案纷至沓来。而这,正是对偶发学习机会有效利用的结果。3.促使学生自主学习。(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6、。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力的支持,以实现依靠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如在《美国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板书的第一个子目录是“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接着请学生关注这一标题有何特殊之处。学生很快发现‘美国’6一词被加上了引号,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学生在认知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求知的内在动力一旦产生,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便不可遏制。(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生比较乐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集思
7、广益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由组织能力稍强的学生担任记录,由思维能力稍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最后由语言能力稍强的学生总结发言。这样,在交流中各得其所,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博采众长,无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是对历史问题的阐述,都会收到扬长避短、此叩彼应的教学效果。(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如在《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的教学前,笔者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两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