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

ID:51142399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_第1页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_第2页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预习方法(一)读课文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二)搜集资料1、关于作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2、关于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

2、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三)理清脉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

3、样几种:A、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B、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C、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D、合并法。如《桂林山水》(四)做批注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

4、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五)做好读书笔记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分课型预习(一)讲读课文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

5、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6、,加深印象。(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二)自读课文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

7、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

8、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