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58506
大小:37.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三年级开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小学袁之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中段(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中这样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2、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针对以上学段目标要求,特别是对“阅读”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和学情,我从三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有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的听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以往的研究和观察中,我发现我们的教师对预习虽然很重视,但缺乏对课前预习科学的安排和指导,而把着力点主要放在“随意的读”上,简单布置学生提前读课文的遍数,而没有目的性和方法性的指导,结果预习的效果并不好。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法国前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语曾经说过“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与发展,人类知识呈几何级地增长,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课堂教会多少知识
4、,而是在学校中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而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虽然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教参中没有很大幅度强调预习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但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课文前就有“单元导读”(或“自读提示”),课文后有“思考和练习”。其实,这些“导读”同“思考和练习”就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段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了解编者的目的和意图,教师就应该有的放矢的因课而异的布置预习。语文课的预习有全册性预习、单元性预习和单篇性预习三种。三年级学生一般是从单篇性预习
5、开始培养。预习做哪些事?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具体地说就是阅读课文,翻查字典资料,初步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句、在读书的过程中质疑、思考课后练习等等,以便为进一步理解、感知课文打下基础。读,这是预习的第一步。古人说:“读书贵神解”。读是要求朗读或默读课文,对于课文信息较多的篇目,也可以实用浏览的方式来读。但读要有目的性,分几步骤进行:例如,先在初读时,扫清文字障碍。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能熟练的使用字典帮助自己克服阅读障碍。然后再读课文,尝试
6、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和他人交流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第三遍读课文时,带着自己的阅读感受,于文本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也是质疑的过程。最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先独立完成课后思考练习或文中提出的小问题。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难句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课上答疑解惑。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需要选择简洁,易标识的即可,不必划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本的洁净美观。常用的符号有:圈“○”出本课的一类字;框“□”出本课的二类字;角“△”表示重要需要积累的词语;问
7、号“?”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和设问;数字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如预习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划上了符号,有助于在理解时着重研读思考。课堂学习时既能配合老师的提问,激发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文的重、难点的学习上。而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懒于动笔标划符号,这是不对的,应纠正。搜集,课前搜集资料,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如果对课文的有关内容感兴趣就可以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去解决,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如:第二单元学
8、习名人故事,这些人物距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课前预习布置大量的资料搜集,不仅使学生拉近了名人与自己的距离,更为学生在课堂进一步感知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注。这是批注预习法,也是较好的自读方法,要求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听课时研讨答问。这是较高的预习要求,没有阅读批注的习惯和能力,一般是做不好的。所以要作为三年级学生培养和训练的难点。注,往往可与“划”同步进行。最后一点,预习的作业形式应具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