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40313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2013年的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请来了余秋雨,讲的自然是中华文化。不愧是大师,余秋雨对文化的理解十分深刻。他说,文化包含两部分,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而精神价值更是文化的核心。荣格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的集体人格。不同民族的人格理想各不相同,分别有:先知、英雄、绅士、骑士、浪人等。而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君子。因此,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君子之道。儒家对君子阐述颇多,为了讲清楚什么是君子,孔子塑造了与之相对立的“小人”。论语中描述君子与小人之处甚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之道的核心是“成人之美”,是“与人为善”,是“恕”。君子之道有两个附属之道,一个属行为方式,称为礼仪之道。例如,中华文化强调“孝”道,子女对父母的礼数必须周到,乃至早晚都要请安。各种节日的庆祝也是礼仪。礼仪之道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文化通过这些行为规范一代代传承下去。另一个属思维方式,叫做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非一些人理解的折中主义,和稀泥,老好先生乃至于庸庸碌碌,而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也正因为
3、中庸之道,中华文化成为如今惟一没有遭到毁灭和断代的古文明。以往,我们跟外国人讲中华文化,免不了说中国人勤劳勇敢,可是外国人也勤劳勇敢啊;说中国人自强不息,外国人也自强不息啊。因此,中华文化究竟内涵是什么,许多人讲不清楚。余秋雨通过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以及中庸之道这样一个三角结构,精辟地将中华文化的核心呈现出来,让人敬服。在讲座的最后,余秋雨对教育者提出了三个建议:一,要警惕不加选择的复古主义。他说,文言文最好是汉代司马迁,到晚清已不成体统。那种认为文言文一定比白话文好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味让学生读经也不可取。事实上,五四以后最好的文章都是白话文。而
4、自魏晋之后,汉字的简化也早已成趋势。二,不要在孩子身上灌输输赢的思维。输赢的概念,归根结底是小人情怀。余秋雨说到他当年为什么会辞去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发现院长当得时间长了,内心深处小人的思维竟然一点点冒出来。例如听到兄弟院校发生火情或食物中毒之类的事件,似乎有些开心。而这绝不是君子之风。三,不要培养孩子的民粹意识。即不要起哄,走极端,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上的谩骂、诬陷、谣言层出不穷。如果大家不能遵守“无伤害原则”,那么,最终每一类人都会成为弱势群体,每一个人都会最终受到伤害。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作为校长,我们应该营
5、造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首先是教师文化。我们推崇什么样的教师,教师中占主流的是君子还是小人,对校园文化影响巨大。我觉得,至少可以提倡三件事:第一件事,提倡合作,而不是竞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师群体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各有所长,不但能够各自发挥所长,而且整个团队其乐融融。如果表面上表示赞同,暗地里勾心斗角,相互拆台,团队效率必定低下,学校文化也就一团糟。第二件事,强调教师的人格,更甚于才能。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人格教育,则意义不大。人格教育正是要靠教师的人格来影响与熏陶。余秋雨谈到他小时所在的乡村,他妈妈是村里惟一的识字的人,
6、于是妈妈承担了免费为村里人写信读信的工作,他年岁稍长后,便接替了这一工作。家里平时都喝井水,不愿意浪费柴火,但遇到流浪汉,外婆一定给他们喝煮沸过的水,理由很简单,村里人如果拉肚子,还有郎中,流浪汉如果拉肚子,可能就是致命的。外婆不识字,但这种人格的影响,对少年余秋雨影响至深。第三件事,倡导宽容,不走极端。有时候为了维护所谓的秩序与纪律,而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对团队文化的建设并不一定是好事。在这方面,领导要以身作则。对于那些有个性的教师,尤其要海纳百川,善于包容,只要教师不是违反了师德底线,即便对管理者有不敬或过激之语,也大可一笑置之。以德报怨或
7、以直报怨皆是很好的境界,以怨报怨是最糟糕的结局。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人格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一场空。伟大悠久的中华文化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传承给下一代,最终还是着落在学校教育者的集体人格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