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35074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转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使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不可否认,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身上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见证了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对教师身心的危害。教师职业倦怠归纳起来有如下表现:心浮气躁,情绪波动大;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得过且过,星论文感觉“苦海无边”;严重的心理扭曲,自己不努力工作,看到别人认真工作冷嘲热讽。此种现象不可忽视,
2、需要细究缘由,积极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谈几点粗浅看法以飨同仁。 一、精神压力大 首先,来自工作的压力。整天无休止地忙于迎接各类检查,再加上教师的学历进修,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久而久之,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会出现职业倦怠。 其次,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压力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1.道德压力。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的笼罩下,教师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 2.心理失衡。教育行业内部存在严重的城乡教
3、师工资待遇的差别,使教师产生心理失衡。 第三,来自家长的压力。星论文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和就业压力问题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又将这种期望值寄托于学校和老师。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还时不时地找老师“兴师问罪”,搞得教师如履薄冰。 二、缺乏成就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大多数教师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谈何容易。城里学校几乎集中了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所有的优势资源,农村教师想取得突出成绩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
4、,农村教师普遍缺乏成就感,从而滋生职业倦怠。 三、管理不科学 尽管教学改革实施了多年,但目前不少农村学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民主,对国家的教育方针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具体表现在:首先,绩效工资未真正落实,流于形式,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搞“大锅饭”、“平均主义”,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往往都是学校领导优先,有教师戏称某某领导是“获奖专业户”。星论文第三,学校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是校长“一言堂”,职代会的讨论表决走形式而已。监督机制不健全、不民主,激化了干群矛盾,加剧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5、 四、缺少流动性 调查显示,不少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年龄处在中青年龄段,他们的教学生涯至少十年以上。某些地方政府借着定编定岗之名,行节约地方财政之实,不吸纳、不招聘年轻教师,不对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大批老教师的退休使学校严重缺编,致使教师群体如一潭死水。多年在教学岗位上周而复始、按部就班,使热情渐渐消退,教学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职业倦怠不产生才怪呢。 针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需采取措施进行诊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善待遇提地位。(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从经济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教
6、师的付出与其价值成正比。(2)家长和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重新定位,给教师减压,为教师教书育人营造轻松愉快的社会环境。 2.科学管理防惰性。一所好学校应有科学的管理体制,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从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出发,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帮助教师体验发展的乐趣。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教师,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实行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模式,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管理层面上铲除滋生职业倦怠的土壤。(2)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考核教师工作不应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对教师进
7、行多元考核评价。引入企业竞争机制,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激活教师群体内部活力。学校倡导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惰性心理的产生。 3.搭建舞台促发展。(1)搭建舞台,提高素养。学校要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成功的舞台,使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给予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组织拜师会、班主任上岗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各种星级评选等。既要考虑全体教师,又要考虑教师间的个体差异,既注重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星论文让教师看到
8、自己的工作业绩,看到同事的进步,身边的榜样,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2)校际交流,资源共享。针对目前城乡学校师资和内部设施不均衡的现状,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教研和人员交流,既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势互补,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