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18386
大小:2.6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8
《最新 炭疽杆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德国医师兼科学家罗伯特·科赫首先于1870年分离出导致炭疽病的细菌,此项研究并于19世纪后期,首度首度证明微生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炭疽杆菌的历史炭疽芽胞杆菌属于芽胞杆菌属主要的致病菌,而芽胞杆菌属是一群需氧、能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属细菌的重要特性是能够产生对不利条件具有特殊抵抗力的芽孢。也是细菌学中最早发现的病原菌之一形态及染色特性一.生物学特征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平直,两端平截。在组织和血液中,单在或短链,经培养后形成长链,呈竹节状。在组织中或含血液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芽孢在有氧条件下形成,位于菌体中央,不膨出菌体。无鞭毛
2、。培养特性1、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0℃-37℃,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即能生长良好。强毒菌株形成灰白色不透明、大而扁平、表面干燥;无毒或弱毒菌株形成稍小而隆起、表面较为光滑湿润、边缘比较整齐的光滑型菌落。强毒株菌落2、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可形成灰白色菌落,表面粗糙、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3、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白色絮状沉淀。4、能液化明胶,沿穿刺线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如倒松树状。低倍镜下炭疽杆菌菌落边缘呈卷发样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明胶培养基本身在低于20℃时凝固,高于25℃则自行液化。某些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胞外酶),将明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培养
3、后的培养基在低于20℃的温度下,明胶也不再凝固,而由原来的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6.在血琼脂上的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中等大小、常不规则、玻璃样、周围无溶血环。呈现一般不溶血,但个别菌株也可轻微溶血。免疫性抗原结构(一)结构抗原1.荚膜抗原:多肽,仅见于有毒菌株,与毒力和抗吞噬有关2.菌体抗原:多糖,与细菌毒力无关。性质稳定,经加热煮沸甚至高压蒸汽处理,抗原性不被破坏。在病畜皮毛或腐败脏器中经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形成环状沉淀,称为Ascoli反应。3.芽胞抗原:是芽胞的外膜和皮质组成,具有免疫原性。(二)保护性抗原(PA)是炭疽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也是炭疽毒
4、素(PA、LF、EF)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免疫原性。注射炭疽外毒素中保护性抗原于机体,能形成抗毒素免疫,对受染炭疽有保护作用。但单纯的荚膜抗体对机体没有保护作用。病后可获较强的免疫力。抵抗力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同一般无芽孢杆菌。常用消毒剂均能于短时间内将其杀死。芽孢抵抗力较强,在干燥背光处可存活40年以上。煮沸1h或干热140℃3h可杀灭芽孢,对碘敏感。二.致病性(1)此菌毒力主要与荚膜和毒素有关,荚膜可增强细菌抗吞噬能力,使之易于扩散;炭疽毒素是造成感染、动物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构成毒素的三种蛋白成分单独存在是无毒性的,只有EF或LF与PA结合时,才有致死或水肿效应。(LF与
5、PA结合后形成致死毒素,可引起动物及人群致命感染。)(2)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3)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4)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三.微生物学诊断1.细菌学检查(1)镜检:大杆菌,两端平截,竹节状
6、(2)分离培养:用普通琼脂或血琼脂(3)纯培养:镜检、串珠试验、生化试验(4)动物试验:将检验材料制成悬液或纯培养物给小鼠注射,24-36h,小鼠死于败血症2.血清学检查(1)Ascoli沉淀反应用加热抽提待检炭疽菌体多糖抗原与已知抗体进行的沉淀试验。(2)间接血凝试验(3)协同凝集试验(4)串珠荧光抗体检查(5)琼脂扩散试验四.症状各脏器、组织出现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肿大浸润、坏死、结黑
7、痂五.防治1.疫苗接种(第Ⅱ号炭疽芽胞苗、无毒炭疽芽胞苗、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2.用青霉素作为首选药物进行治疗3.尸体焚烧与2m以下深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