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08023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全国环保系统档案工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戎欣珏同志至1992年以来长期从事我局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和延伸,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信息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她本着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近年来我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在1999年、2000年连续2年被上海市档案局分别批准为“市二级”、“市一级”的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2008年,由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档案局联合表彰被评为“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二得到了市档案局和我局领导的好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加强档案基础管理为了适应环保工作发展的需要,该同志首先对我局各种门类
2、、载体的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为保证档案的收集齐全和归档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实行部门立卷,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工作。经常深入到各处室,与兼职档案人员一起积极收集、补充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及时调整、协调各处室之间的归档范围,不仅提高了我局的归档率,还使我局的全宗档案得到了完整。在2000年完成市一级的升级达标工作后,2006年被市档案局列为市级机关文书档案归档鉴定“三合一”试点单位。首先该同志认真学习国家档案局8号令,深刻领会文件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制定有关实施计划和组织落实;其次,结合我局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对我局机关2000年度制定的《机关文书档案归
3、档范围、保管期限》进行对照、审议,注重“两个突出”:一是突出了对本机关职能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关注,同时把本机关职能活动的重要程度作为衡量文件材料保管期限的主要依据。二是突出文件材料信息功能,为文件材料的开发利用设置了控制使用期限和范围,既体现了对文件材料保管的保密要求,又适应了文件材料信息利用社会化的需求。通过对各处室的职能活动及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多次与有关处室的探讨、沟通和协调,使现有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送审表)》充分体现了对《规定》的贯彻,又符合了机关职能活动的实际,并在2005年度机关文件
4、材料归档工作中按新规定予以了实施,2007年初通过了“三合一”试点评审工作。二、全程跟踪建档,力求反映档案全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全国环境保护领域迄今为止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普查活动。该同志充分认识到与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同步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污染源普查档案,是我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真实记录和成果反映。首先,为了提高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建档意识和责任,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和形成质量,2008年4月,策划和筹备了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召开了“上海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会议”,各区县普查办、环保局、档案局和农委等相关部门都出席了会议。由于此项工作
5、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等原因,为确保普查档案工作的有效进行,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明确了本市各级环境保护和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其次,为确保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使普查档案材料收集有效利用,该同志针对普查对象较多的浦东、闵行、嘉定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区卢湾等普查办的档案工作进行了调研,多次与市普查办沟通,听取各方面意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与市档案局起草并制定了“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细则”及保管期限、归档范围
6、。同时对各区县普查办的兼职档案人员和区县档案局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项普查档案的培训,明确归档范围和规范整理要求。在整个普查档案工作中,该同志积极主动对普查档案进行了监督和指导。2008年底,根据普查工作的进度要求,又与市档案局联合发文《关于开展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工作的通知》(沪环保办&2008』343号),明确了各区普查办在完成普查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基础上,编制《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档案整理说明》及对照《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验收考核表》自查打分。通过现场抽查和验收,评选出全市各区县普查办档案工作好、中、差三个等
7、级。到目前不完全统计,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总数约为108024件。其中:管理类文件、工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为99728件(个别乡镇污染管理档案不在此范围);农业源8167件;声像档案为34册;电子档案95盘。三、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方向和归宿。早在1999年我局率先应用了环境保护部开发的《环境保护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单机版的计算机管理档案。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同志逐步意识到现有的档案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当前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必须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
8、方法来管理档案,努力融入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使档案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由此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