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

ID:51099239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9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_第1页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_第2页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_第3页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_第4页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析[摘耍]在我国信用卡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不断增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耍件和客观耍件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认定恶意透支还是存在诸多争议。如何合理推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准确理解催收的限制条件等,成为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必须厘清的问题,文章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恶意透支;非法占有目的;催收

2、一、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我国《刑法》第196条第二款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该刑法条文在界定恶意透支时,之所以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因为信用卡本身就具有透支功能,仅从客观行为本身并不足以说明行为人具有骗取银行资金的犯罪故意,更无法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只有持卡人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超期限或超限额透支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否则就混淆了民事与刑事的界限。非法占有目的属于超过的主观耍素,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推定的方法来完

3、成。为了便于在司法实践屮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2009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的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以下6种情形作为认定的依据:(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2)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3)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5)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6)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

4、解释主耍根据行为人对获取资金的处置情况,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这种司法推定的方式虽然有利于摆脱司法实践中对主观目的认定的困境,但也要避免“唯后果论”,防止客观归罪。不能因为持卡人出现无法归还透支款即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为,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与客观方而的无法归还之间并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为未返还完全有可能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亦即非法占有目的只是未返还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恶意透支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

5、致的原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儿个方面综合判断持卡人恶意透支的主观目的。(一)行为人申领信用卡时有无弄虚作假的行为银行要根据行为人提供的资信证明等材料,了解其经济实力后方能准予相应的透支额度。如果行为人在申领信用卡吋,原本不能得到较大的透支额度,却采用伪造收入、房屋产权等证明材料虚构其资信能力,但其姓名、身份等基本身份属实。如若持卡人最终发生了恶意透支的情形,对于这种不如实填报信息的行为,可以结合持卡人的还款能力、真实的经济能力等,作为证明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有力佐证。当然,如

6、果持卡人只是进行合法的善意透支,那就并无犯罪之虞。如果持卡人以完全虚假的信息骗领信用卡并透支的不属于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而是《刑法》第196条笫…项骗领型的信用卡诈骗罪。(二)透支款项的方式或用途透支款项的方式或用途也能反映行为人透支的主观心理。根据一般经验,如果持卡人透支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或家庭消费,并且符合一般人的消费水准和常理,表明持卡人这种有节制、负责任的透支行为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频繁大额套现用于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用于远超越其承受能力的消费行为,则非法占有的目的可

7、以基本断定。(三)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行为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行为人在透支后一般会及吋还款。但如果行为人在透支后对还款期限和还款额漠不关心,甚至连续透支消费,持卡人的行为表明其对透支款项具有较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由于持卡人的经济能力在申领信用卡后因各种原因会发生变化,有些持卡人透支后不还款可能基于客观原因,如果在银行催收后能说明合理的理由,并与银行约定推迟还款的计划等,可以排除其非法占有目的。当然,对于还款意愿我们也不能仅凭嫌疑人口头或书面表示来断定,应当结合其行为以及有无还款的能力进行分析。综上所述,判

8、断行为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仅因为客观后果中出现了不能还款的情况就宜接推定,而需要将行为人申领行为、透支行为、还款行为等各种因索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才能准确认定。二、对两次催收的认定(一)催收行为的认定《解释》第6条第1款规定恶意透支行为是持U!卡人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由此可以看出,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从步骤和时间上增加了两个限定条件,即刑法在打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