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29839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7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浏阳市文家市镇泉井学校2014年下学期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学校:泉井完小姓名:黄莉学期:2014年下学期6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一)(教学设计)学校泉井完小时间10月14日科目语文年级班级五年级甲班课题落花生设计人黄莉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2、,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教学方法引导法阅读法小组合作交流表格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二、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一)出示朗读目标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62、父亲拿什么来与花生进行对比?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交流讨论:(二)“赞”花生分别感受我们兄弟姐妹对花生的赞美,重点体会父亲对花生的评价。(三)对比中感悟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色彩样子矮矮地长
3、在地上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感悟:花生具有不慕虚荣、谦虚、低调的品格。(四)由花生喻人1、理解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2、理解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议花生”部分,再次体会花生的品格。二、拓展延伸,升华主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像落花生一样的品格的人?三、小练笔文中父亲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很多事物也能带给我们领悟,请你试着写一写。四、作业布置练习册第15课6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二)(说课稿)学校泉井完小时间10月14日科目语文年级班级五年级甲班课题落花生执教人黄
4、莉说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方法、创新点)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主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能从中获得启示的能力。本节课为本课第二个课时,三维目标是: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5、,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难点是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教学中设计表格填写、分角色朗读、小练笔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还设计了拓展环节,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由此,充分贯彻学生在语文新课标要求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6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三)(课堂实录)学校泉井完小时间10月14日科目语文执教人黄莉课题落花生主评人(记录)唐雨阳课堂教学实录6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四)(课堂评议)学校泉井完小时间10月14日科目语文年级班级五年级甲班课题落花生执教人黄莉主
6、持人张苏安主评人唐雨阳评议记载优点和闪光之处待改进之处6教师课例研究记载表(五)(教学反思)学校泉井完小时间10月14日科目语文年级班级五年级甲班课题落花生反思人黄莉教学所思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7、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本次我主要讲解了第二课时,在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