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

ID:50961195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6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_第1页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_第2页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_第3页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_第4页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实现了强劲增长,债券型产品成为券商资产管理行业中最为主流的产品类型。但自2014年以来,各类信用违约事件的加速爆发也让信用债投资的风险逐渐凸显,债市违约潮渐起,并直接传导到大资管行业的各个领域。对基金业而言,不得不面对债市投资风险陡增的困境。虽然在此期间发生了数起信用违约风险事件,如对我国债券市场影响意义深刻的“11超日债”事件,但最终经各方博弈后几乎也如期兑付。然而,与国外金融市场违约事件屡屡发生相比较,国内市场的这种“零违约”特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与质疑。与此同时,债转股又

2、重出江湖,银行、资管公司都跃跃欲试。牵一发而动全身,2016年的债市注定不会平静。至关重要的是,笼罩在债券市场头上的刚性兑付“魔咒”一旦被打破,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刚性兑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刚性兑付现象、形成原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刚性兑付的含义  刚性兑付的说法是近期在我国投融资市场、资产管理领域出现的,其源于我国信托业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

3、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然而,实际上,对于我国金融机构发行的非保本型债务直接融资工具,本质上形成的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仅仅扮演的是撮合交易、介绍项目等居间人或者金融产品资管人或托管人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并不与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实质性的债权债务关系。无论《证券法》还是《公司法》都未对债券或者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要求发行人承担兜底兑付义务,这只是我国金融市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虽然在法理上得不到支持,但在

4、实践中却倍受青睐,成为业界内不成文的“潜规则”,对于债务型融资工具到期兑付上,本应根据产品合同明确由投资人承担的到期兑付损失风险,最终却由发行人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对投资人的本金及预期收益率的兑付,即所谓刚性兑付现象。  二、刚性兑付的形成原因  纵观我国金融市场数起风险违约事件的化解过程,与其说,刚性兑付是为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倒不如说是各方市场参与博弈后的权衡结果。一方面,某些金融机构对风险淡漠将低质量的产品推向兑付危机的“悬崖”,使得部分金融产品的风险长期积聚并不时地爆发。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各方不愿承受违约带来声

5、誉的无形损失,每一次违约事件的发生,投资人便以“刚性兑付”的名义隐形兜底。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怪诞现象的存在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  (一)经济发展稳定性的政治要求,财政为违约债券“买单”  在严令不爆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经济稳定的要求下,政府部门及受政府监管的金融机构在项目风险出现时出于维持经济稳定与秩序的考量,会积极寻求处置应对措施,甚至会选择自行承担兜底的责任。当前我国信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主体大多是资质好、评级高的国有大型企业,其发行债券大多为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具有市政债券的属性,地方政府也会相应的给予一

6、定的隐形担保,甚至会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这相当于财政为债券兜底。  (二)金融机构项目运作和产品销售环节欠缺规范  虽然监管当局一直对各类金融机构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某些机构为了扩大规模、追求利润,项目尽职调查不够充分,风控标准执行不够严格,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或者通过机构间互借通道的配合等规避监管,且在产品的销售上也未完全做到“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人”,致使机构自身对大部分出问题的项目不敢拍着胸脯自认已完全履行“卖者尽责”的义务,自然也就没有拒绝刚性兑付的底气了。金融市场创新日新月异,银行为缓解揽储

7、压力,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固化储蓄,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一些销售人员言语模糊,投资者未能得到应有的风险提示,加之销售人员在业绩的压力下,抓住投资人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心理,使用一些高收益率的词汇诱导购买者,甚至将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不加区分的向所有投资者销售,这便为后来的“刚性兑付”埋下了伏笔。  (三)投资者“盈亏自负”意识尚未完全树立  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投资者教育尚不充分,盈亏自负的投资风险理念还未被普遍接受。同时,投资者也知悉,在刚性兑付的问题上现有制度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存在底气不足等。因此,基于综合考量与各方的博

8、弈权衡,加之金融机构兑付的先例存在,这在无形中会固化后续投资者按照相同方式处理问题的思路。  (四)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刚性兑付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基础,金融市场中存在难以否认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投资者与融资者、发行人与购买者之间存在对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公平地位,不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金融市场被诟病最多的地方。银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