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ID:5094135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济源市太行路学校党三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但在具体教学中,老师们在备课中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着重“双基”的落实。很少涉及到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忽略了“双基”变“四基”的重要性。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现状堪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从我们的课堂中不难看出:刚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例如:“老师,为什

2、么2+2=2×2=4,而3+3≠3×3”。“老师,我喜欢8这个数,我能不能用它来编题?”……只要老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60%左右的小朋友在课堂上敢说、敢问。到了三、四年级,学生主动提问的品质慢慢退化,他们很少向老师提问、很少质疑问难。到五六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很少有学生勇敢地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学生不愿说了呢?经过仔细分析及和学生的访谈发现:1.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考虑问题日渐成熟以及怕被别人笑话、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等原因,许多学生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2.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

3、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经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当面对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4.没有机会问。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偏爱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而冷落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荒谬问题,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会打断教师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于是,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不爱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解题、能

4、考高分就行了。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自然也不会去深入思考,更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就违背了“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调查中也发现低段学生提问频率虽然较高,但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多、有价值的问题不多。一级水平(学生随心所欲地问,针对性不强);二级水平(学生能提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形式上的问题);三级水平(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提出自己真实所在的数学问题)。因此,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策略(一)创设心理安全环境,建立“问”之基。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

5、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享其师信其师道而乐其业。其次,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

6、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二)设计引趣激思的情境,激发“问”之需。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没有问题的源泉,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意识。虽然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低年级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有问想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

7、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三)找准“最近发展区”,把握“问”之度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为基础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取的,也即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置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的认知目标、学习内容,那么必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边与角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验证。学生用量、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