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

ID:50924523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鼻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36例患者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2年,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可不使用抗真菌药【关键词】内镜术;鼻■鼻窦炎;真菌病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RS)临床上多见,常有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鼻腔异味,严重者出现头痛、眼眶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及CT的广泛应用,对NIFRS的诊断

2、和治疗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科2001-2006年采用鼻内镜联合动力吸割系统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NIFRS的36例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5个月〜“年。临床表现:单侧进行性鼻塞31例,鼻流脓涕20例,涕中带血8例,鼻腔异味10例,嗅觉减退8例,头痛及面颊部疼痛13例。鼻内镜检查:单侧中鼻道息肉及中鼻甲息肉样变,伴中鼻道脓性分泌物23例,鼻中隔高位偏曲致中鼻道狭窄5例,上颌窦口灰褐色真菌团块及干酪样团块8例。鼻窦CT检查:单侧上颌窦发病2

3、3例,单侧上颌窦及筛窦发病13例,影像突出表现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似金属异物影,10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半数以上窦壁骨质明显增生。1.2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用1%T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行中鼻道及钩突区黏膜下浸润麻醉,及蝶腭神经阻滞麻醉。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径路,先切除钩突,开放前筛气房,后筛有病变者开放后组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孔,约1.5-2.0cmo鼻内镜下,用咬钳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用吸割钻将窦腔内残余真菌团块残渣及窦内严重息

4、肉样变的黏膜吸切干净。最后冲洗术腔,鼻腔止血纱布膨胀海绵填塞。术后48h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5天,全身及局部未应用抗真菌药物。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用生理水500ml冲洗鼻腔1次,连用3〜4周。术后5〜7d第一次作鼻内镜下清理鼻腔,鼻窦积血,粘液性分泌物及残留真菌团块残渣。此后每周鼻内镜下检查清理鼻腔4次,自第2个月开始每次鼻内镜复查清理术腔间隔10d,至6个月结束综合治疗。2结果36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证实本组病例均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术后随访6个月〜2年,36例NIFRS患者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面部疼痛症状消失。

5、鼻内镜检查:鼻腔窦腔黏膜光滑,无息肉样组织生长,窦腔无积脓,无感染病灶存在。上颌窦自然口无狭窄,均达到治愈标准。3讨论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IFS)和非侵袭性(NIFS)两大类,Molpeth等口]提出的将真菌性鼻窦炎分为4种类型:急性暴发型、慢性无痛型、真菌球型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前两者属侵袭性,后两者属非侵袭性。以上各型中以鼻窦真菌球型发病率最高[2]。因为绝大多数真菌性鼻窦炎同时侵犯鼻腔,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建议称为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elrhinosinusitis,FRS)。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RS)是其中最常见

6、的类型,属黏膜外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鼻臭、头痛及面部肿胀、压迫感等。特征性的CT表现为病变鼻窦内有点状或絮状钙化灶,或结节状钙化团块影。NIFRS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HE染色可见真菌菌丝。手术是治疗NIFRS的主要手段。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的鼻腔鼻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及息肉样组织,建立术后长期的通气引流状态。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创伤大,对术后鼻窦引流口的处理不够理想,不便手术后的长期观察和随访。鼻内镜提供了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清除鼻腔鼻窦的病变及修正鼻甲、钩突病变,为鼻腔鼻窦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手术中要

7、彻底清除真菌团块,充分开放窦口,保持术区的清洁,定期随访是确保NIFRS成功的关键。NIFRS的治疗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一是因为此类药物没有确切的疗效,二是此类药物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参考文献1MorpethJF,RUPPNT,BOLENWK,etal.Fungalsinusitis:anupdate.AnnAllergyAsthmalmmunol,1996,76:128-139.2李永奇,李源,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3):162-1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