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案例.doc

我们知道案例.doc

ID:5079683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我们知道案例.doc_第1页
我们知道案例.doc_第2页
我们知道案例.doc_第3页
我们知道案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们知道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知道》教学案例灵武市一小朱凤玲教材分析:《我们知道》是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首小诗描述了风来时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在诗中感悟诗的内容,并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只要让学生借助生活的经验去感悟,那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的。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得,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课文。3、续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

2、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它来了(放风的声音)。它看不见,摸不着,想知道它在哪?在干什么吗?生:我知道它是风。师:叶圣陶老爷爷把风写成一首诗,特意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板书:我们知道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老师用形象的风声,为学生创设了情感的氛围,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轮流读课文,互教互学,识记字形)。  3、检查识字情况。(1)、请同学们把书和上,独立认一认

3、这些词(课件出示),看看你会读吗?(2)、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认的字多,请认的多的同学为自己画张笑脸。(3)、展示台(用今天学习的字,选你喜欢的字组词、说话、背儿歌等)生1:用“戏”说一句话,我和同学经常做游戏。生2:用“纹”背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生3:一支的“支”加上木字旁就是树枝的“枝。”……生4:我们已经和生字,词交上了朋友,再读读这首小诗,你一定会读的更加流利。学生开火车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要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不仅认识了生字,而且还做到了识用结合)。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都在哪儿?生:风在树枝上。师:从

4、哪些地方可以感觉得到呢?生:从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从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从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师:哇,你已经从课文中了解了这么多呀,真厉害!生:我知道了风在河面上,跟水做游戏。师:你猜猜看,他们可能在做什么游戏?生:他们可能在玩赛跑的游戏。生:他们可能在玩跳绳的游戏。2、同学们都从诗中找到了风,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觉得风很调皮。生2:我觉得风很有趣。3、你能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这种语气吗?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4、这首诗这么美,我们比赛一下,看哪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5、示范背诵。我已经背会了,你们呢?我们一起背吧。(此环节自始至终强调学生读,通过读一读

5、、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四、联系生活,放飞想象1、叶圣陶爷爷在河面,在树枝上找到了风,你们平时还在哪看到了风?2、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3、你能向书上那样也编几节小诗,当回小诗人吗?(小组内编一编,写一写)。4、集体交流生1: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就在那儿。生2: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看见飞舞的落叶我们知道了风的去向。生3: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我胸前的红领巾飘动的时候我知道了风婆婆在跟我打招呼。……5、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尽情地吟诵自己喜

6、欢的诗句好吗?(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来当回小诗人”。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反思:〈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教学,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1、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展示台等方法,拓展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识字的乐趣。3、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为重。整堂课没有教师烦琐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风的乐趣,将美读课文真正落到了实处。4、课堂最后“

7、也来当回小诗人”的练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将课堂的情感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而且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溶于课堂,用于实践的学科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