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

ID:50771752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_第1页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_第2页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_第3页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说课概论》期末考核设计课题:牛顿第二定律姓名:闫浩鹏学号:2010111104专业:物理学班级:101班课程名称:说课概论学期: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3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物理系101班闫浩鹏2010111104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

2、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2)知道表达式中F

3、是质点所受的合力,并且能够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体会牛顿第二定律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2)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3)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述形式,同时前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实

4、验描述出a-F和图像,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凭借扎实的运动学和力学基本知识,借助教师创设典型的动力学情景及设置问题链,将会逐步地接受并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另外教师可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判断,进入到对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三、【过程分析】3本节教学的整体设计分四大环节,基本思路是:先提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5、其次引导学生得出F=kma,然后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F=ma,最后通过例题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具体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利用汽车启动,飞机起飞、火箭发射等资料,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目的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结合上节课探究实验的结果,尤其是a-F和图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表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写出数学关系式;有可能学生只是描述出了加速度与力的数量关系,教师要提示加速度和力作为矢量,还需要描述两者的方向上的关系;完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的引入。第二个环节—

6、—理论探究力的单位:首先提出1N大小的力是如何规定的,然后引导学生从单位的角度推导出k=1;最后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简化式F=ma;设计依据:如果按照教材的表述顺序,由于从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看,只要k是常数,就能正确表示F与m、a之间的比例关系,那么学生会感到1N的规定很随意,从查阅物理学史来看,先选取了合适的单位再令比例系数为1,这样避免了学生的疑惑,化解了难点;第三个环节——加深理解那么,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问题情景:两个人对拉质量为m的小车,两人拉力分别为F1、F2,若F1>F2,小车的合力为多少?

7、加速度a由什么力来决定?沿什么方向?大小为多少?若F1

8、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地位认识不足,尤其对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矢量关系及瞬时对应关系易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