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师导学案.doc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

ID:50754217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_第1页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_第2页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_第3页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_第4页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教师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二章》导学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3、背诵两文。 相关链接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课前检查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米粟()亲戚畔()之畎()亩

2、傅说() 法家拂()士      答案:sùpànquǎnyuèbì[来源:中.考.资.源.网]2.解释下列加点字。⑴兵革非不坚利也。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⑷人恒过,然后能改。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⑶责任,使命。⑷犯错误。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答案:《孟子·公

3、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6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三、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4、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方能“天下顺之”,作战才会取得胜利。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五、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⑴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⑵ 委而去之(放弃 )⑶ 

5、故君子有不战(或,要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B)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

6、”主张的具体体现?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三、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

7、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8、也”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