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压强和液体压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压强和液体压强一、基础知识回顾:(一)压力:1.定义:叫压力。2.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用字母表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FFFFF(二)压强1.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用符号表示。压强是描述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压强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1帕=牛/米2。2.由压强公式P= 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可以减小,即压力分散,减小,可增大,即压力集中。(三)液体的压强1.液体的压强是由于而产生的,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2.计算液体
2、压强的公式是:。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和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h表示是,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距离,单位。)二、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10-3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pa。求:(g取10N/kg)(1)液体的密度。(2)距容器底高为0.2m处A点的液体压强。(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例
3、题2、有一密闭的圆台形容器,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液体,如果把它倒置,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是()A.压强增大,压力不变B.压强减小,压力增大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如果装满水,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压强又如何变化?例题3、底面积为4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测得距液面30cm处的容器壁上A点所受到的液体压强为第4页共4页2352Pa,如图所示,求:(1)该液体的密度;(2)若将1.58kg铁块浸没容器内液体中,且无液体溢出,则A点受到的压强是多少?(ρ铁=7.9×103kg/m3)(3)B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加了多少?三、随堂检测与拓展
4、练习:1.液体对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的压强相等。2.下列实例中,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宽些背起来舒服B.图钉钉帽的面积较大C.刀刃要磨得锋利些D.铁路钢轨铺在枕木上3.重10N的正方体A边长为10cm,水平放在边长为5cm的正方体B物体上方,求A对B的压强是()A.1000PaB.4000PaC.2500PaD.2000Pa4.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_________,减小对路面的__________。5.如图1,在水平方向用50牛的力,将一个重30牛的木块压在竖直的黑板
5、上,木块与黑板间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黑板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牛,压强是________Pa。6.如图2所示,A,B,C三点的压强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图17.如图3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求B点处水的压强是()A.2.6×103PaB.0.6×103PaC.2×103PaD.3.2×103Pa图5图4图3图28.如图4所示的装置中,水箱是密封的,并装满了水,右侧为开口橡皮管,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抬高右侧橡皮管,箱体内各部分的压强增大B.在右侧管内加入水,箱体内各部分的压强不变C.在右侧管内加人水,箱体内各部分的压强减小D.抬高右侧橡皮管,箱体
6、各部分的压强减小9.如图5,3个容器所盛液体的质量相等,A和B盛水,C盛酒精,B和C中液面相平。那么,3个容器中,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A、pB、pC相比较 ( )A.pA=PB>pCB.pA>pB>PC C.pA>PB=PcD.pA=pB=pC图610.如图6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A.p甲
p乙D.无法判断第4页共4页1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
7、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A.pA>pBB.pA<pBC.pA=pBD.无法判断图7图9图8图712.如图8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米,h2=60厘米,容器的底面积S=20厘米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对容器顶的压强各是(g取10牛/ 千克) ( )A.12牛、4×103帕B.20牛、4×103帕 C.20牛、1×l04帕D.12牛、6×103帕13.如图9,两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则两只杯子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应该是()A.P甲>P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