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84752
大小:321.4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13
《 等差数列教案(精选多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教案(精选多篇) 等差数列(1) 内容与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初步领会“迭加”的方法; 2.通过通项公式的探求,引导学生学习归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证明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设计思想 1.根据本节内容,我们选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并按如下顺序逐步展开: (1)给等差数列下定义;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3)通项公式的初步应用. 2.在讲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学生对数列的定义及通
2、项公式已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几个具体数列共性(差相等)的观察研究,让学生自己给等差数列下定义────把命名权交给学生,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获得发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我们选择了上述途径,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为落实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引入 通过请学生观察几个具体的数列的特点.例如: (1)1,4,7,10,?; (2)3,-1,-5,-9,?; (3)5,5,5,5,?, 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必要时老师可作点拨)得出“
3、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一共性,随即请学生给这类数列命名(学生易将这类数列称作“差相等的数列”或“等差数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或稍作提炼,并顺水推舟,指出这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内容───等差数列(板书),以此引出课题. 知识讲解 1.关于等差数列的定义 (1)教学模式:由学生观察分析几个具体数列的共性───给这类数列命名(等差数列)───给等差数列下定义───分析两个要点的作用───用符号语言描述定义───指出定义的功能. 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必要的点拨上. (2)等差数
4、列的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这是为了确保每一项与前一项差的存在性;二是“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是等差数列的基本特点“差相等”的具体体现. 2.+关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教学模式: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鉴赏.即试着求出a1,a2,a3,a4,并对此进行分析归纳,猜想出通项公式,再加以证明,最后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揭示公式的内涵. 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学习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项公式的证明: 方法1(利用迭加法): 在an-
5、an-1=d中,取下标n为2,3,?,n, 得a2-a1=d,a3-a2=d,a4-a3=d,?,an-an-1=d. 把这n-1个式子相加并, 得an=a1+(n-1)d. 又当n=1时,左边=a1,右边=a1+(1-1)d=a1. 公式也适用.故通项公式为an=a1+(n-1)d(n=1,2,3,?). 方法2(利用递推关系) an=an-1+d =an-2+2d =an-3+3d(注意ak的下标与d的系数的关系) =? =a1+(n-1)d. (n=1时的验证同方法1). (3)公式鉴赏: ①通项公式可表示为an=dn+c(其中c=
6、a1-d,n?n)的形式,n的系数即为公差.当d≠0时,an是定义在自然数集上的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次函数y=dx+c(x?r)的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②通项公式中含有a1,d,n,an四个量,其中a1和d是基本量,当a1和d确定后,通项公式便随之确定.从已知和的角度看,若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的值,即可利用方程的思想求出第四个量的值(即知三求一). 例题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是等差数列的起始课,因此例题应围绕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这两个知识点选配.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通过本题的求解,使学生初步掌握通项公式的应用,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
7、求 一”. 本例在探求出通项公式以后给出. 分析与略解:欲求第20项a20,需知首项a1与公差d.现a1为已知,因此只需*求出d,便可由通项公式求出a20.事实上, ∵a1=8,d=5-8=-3,n=20, ∴a20=8+(20-1)×(-3)=-49. 例2.已知数列-2,1,4,?,3n-5,?, (1)求证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其公差; (2)求第100项及第2n-1项; (3)判断100和110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通过本例的求解,加深学生对定义及其功能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