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75088
大小:7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3
《社戏教学设计示例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本文的知识背景,深入思考本文主题。(二)能力目1.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培养阅读能力。(三)情感目标1.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二、学法引导通过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生趣盎然的情节,体会文章传达出乡村生活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否定与批判。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机会。三、重点·难点重点: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
2、与方法。2.景物描写。3.虚词的表达作用。难点:1.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分析开头和结尾两部分与看“社戏”这一主要情节的关系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它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是原作的节选。它是一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讲述童年生活的小说。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作品,大家还记得吗?对,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是,请同学注意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3、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我”=作者)而《社戏》(选自《呐喊》),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我”——迅哥儿≠作者)好,下面请同学注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时代背景(结合本文)先由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资料。抓住要点是①文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
4、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②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字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
5、(歌)吹:chūi蕴藻:yùnzǎo(家)眷:juòn皎(洁):jiǒo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预习、质疑、整体把握全文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第1层:(第1节)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第2层:(第2节)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第3层:(第3节)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第1层(第4-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第2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第3层(第14-21节)写在赵任看社戏。第
6、4层(第22-30节)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第三部分(至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问题与思考1.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写成资料卡片)。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1)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2)详写的是:CDEF(3)略写的是:ABG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4.
7、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再读课文,思考双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样的人?2.思考文章是怎样写景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可以请学生复述文章的内容)三、课文分析1.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
8、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答案参考(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