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示例之一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

ID:37978866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_第1页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_第2页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_第3页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_第4页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戏》教案示例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学目的  一、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二、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四、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一、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叙事的详略上,至于人物性格特点只要稍作了解。  二、本文开头和结尾是学习的难点,二者对表达中心又很有作用,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与看“社戏”这一主要情节有何关系。  三、本文篇幅较长,可以用讲读研讨之法突出重点,再加进课堂练习,深化巩固,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写的《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文章《社戏》。(板书并解释课题)《社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社戏》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  二、预习课文  1.读准下列加黑字的读音。(见预习提示)  xǐnghángdànxùdaodàicuān  归省行辈惮絮叨怠慢撺  duofǘchányùnjuànpiāo掇凫水潺潺蕴藻家眷漂

3、  miǎojiǖ  渺纠葛  2.根据课后练习一所提示的内容,快读课文。再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顺序。  明确:课文叙述顺序是:G、F、C、B、A、D、E  3.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课题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提问: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    (2)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提示  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本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三段。  三、研习课文  着重理解前后两部分与中心情节的关系

4、。  1.平桥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答案在第一节里可以找到:“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讨论归纳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鱼,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了重要的铺垫。  4.在中心情节“看社戏”叙述完之后,为什么

5、又写“六一公公送豆”呢?  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六一公公“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从而深化了主题。  四、课堂练习:习题七1.2(了解连词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练习习题三2.3,四、五、六、预习课文。第二教时  一、导入新课  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什么?  1.可免读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2.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3.有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钓虾、放牛)。  小说还写了一个什么生活内容呢?。  与孩

6、子们一块去看社戏  本课着重阅读第二部分“看社戏”  二、研习课文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指名回答问题,然后归纳:  在双喜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  2.齐读第10节。  请学生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拔……点……磕……架……  小结:以上这些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反映出小朋友们的聪明、能干的性格。  3.去赵庄看戏,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景状物的?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7、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这样写形象真切,突出了船行的快。  4.第12节和13节与这一节有什么关系呢?  归纳:  (1)“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果然是渔火”,从这几句话里可以看出:这两节与前一节是呼应连贯的,这样使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看戏这一内容上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