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34119
大小:44.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扬中市西来桥学校秦燕从1997年毕业到上半年放暑假一直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下半年我被安排教初一的数学。说实话心情可以用复杂来形容,一方面对于初一数学这个未知的新领域很想去亲近它;另一方面又有点担心,毕竟初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担心自己做不好。两个多月的初中生活、工作给我的感受是“小学与初中那‘确实不一样’”。我所教的两个班初一学生是六年级跟班上来的,多数学生的情况我很熟悉,有一部分在小学挺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和波动,这让我很苦恼。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吗?冷静下来我认真思考了这段时间的状况,下面结合我两个多月的教学谈谈我
2、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一、教学内容衔接上的障碍及对策1、数的概念的扩张学生在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而初一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对策: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2、“数”与“式”的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
3、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由“数”到“式”的过渡是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这种,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对策: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最本质的东西。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
4、过渡。3、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从思路上讲算术方法和方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小学方程只是初步接触,学生只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方程,因此数学实际问题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用算术方法来解决,而初中学习了方程的解答,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为容易,但是有算术方法到方程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生一时很难转变过来。对策:让学生感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要领。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
5、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4;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二、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1、现状分析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有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
6、贪玩、无目标是他们的特点,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1)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2)在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小学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与提高运算能力;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苛求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逻辑性、多样性。(3)在知识状况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他们只知道零表示没有物
7、体,他们虽然知道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可以与分数互化,但总以为两者形式不同,而不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对策(1)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
8、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