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

ID:50488704

大小:42.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能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理解咏史诗歌中所言的“志”及写作特色。4.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问题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2.感悟杜甫咏史诗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对杜甫咏史诗艺术特色的赏析。2.诗人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课文概述  《咏怀

2、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同一时期所作的三首诗,此首诗处于尾篇,有关作者及创作背景信息前两篇均有所涉及,但该篇是咏史诗,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资料。在赏析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深入文本,鉴赏诗歌艺术特色和诗歌主旨。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首先让学生谈谈对王昭君的认识。2.引入诗人笔下的王昭君,结合王安石的《明妃曲》加以理解。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3、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3.引出杜甫的诗篇。  【设计思路】由学生对昭君的平面认知(比如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等)到诗人笔下的昭君(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即“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再到杜甫笔下的昭君及其承载的作者的情怀──基本思路是先分析昭君这一人物形象,继而分析出这一人物形象又成为诗人笔下的载志意象。(二)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

4、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5、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设计思路】写作背景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快速过去,因为前两篇均有相关介绍。(三)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咏怀古迹五首》是咏史诗的名篇。【设计意图】《咏怀古迹五首》是咏史诗,诗歌按题材分类的一种,这是需

6、要学生明白的知识点,若以后遇到类似特点的诗歌,可以进行知识迁移,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古诗词教学中要尽量将知识点讲得通透点,学生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真谛。(四)文本朗读节奏划分1.学生齐读文本,教师指出其中出现的问题。2.展示节奏划分后的文本: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全班再次齐读。【设计思路】《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七言律诗,律诗讲究节奏和韵律,这些形式美是通过诵读体现出来的,

7、这是让学生齐读的原因之一;另外学生在诗歌诵读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应在诗歌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五)立足文本,细读文本1.找同学说说读完这首诗的感受。【设计思路】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也是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利于文本讲解。2.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分别鉴赏(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小组内部讨论,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作评价,教师评价。【设计思路】按联来鉴赏,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以及小组间的评价对诗歌的理解会容易些,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借用之前学过的诗歌鉴赏方

8、法在课堂上实践,老师要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可适当参与。参考:第一联,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归,好像在迎接一个英雄人物的出场。着一“赴”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第二句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托出昭君。一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