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

ID:50482570

大小:293.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09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_第1页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_第2页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_第3页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_第4页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兴宁市沐彬中学【导入】综观历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比喻型作文题目不断增多。命题者之所以青睐这种形式,是因为比喻型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写作空间较大。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注意:(1)隐喻性:比喻型作文题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内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例如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天使”一词现在常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也比喻传播福音的人,即“真、善、美”的化身。鞋里的沙子1.比喻型作文题目的特征:(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

2、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例如文题“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是指“能体现文化特征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东西”,即能够象征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民风民俗、杰出的文艺作品、标志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繁荣的新事物,如胡同、天坛、长城与天安门,京剧、相声与京韵大鼓,中关村科技园、2008奥运会等。又如“路”“灯”“远方的高山”“鞋里的沙子”等文题都具有象征意义。(3)立体性:比喻型作文题的内涵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题多了可挖掘的层面,这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3、例如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特征相当突出,“花”的比喻义相当丰富,可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一种发展趋势等。可以把这种“花”喻指姚明的成长经历,一年比一年成熟;可以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和雅典奥运会夺金后的如花笑脸;也可以这样比喻:“去年花”是我国昔日氢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升空,“今年花”是指“神州六号”遨游太空。2.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材料作文】仔细体会下面这段话,按要求作文。使你疲倦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目标,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子呢?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通过文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悟出比喻意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2)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

5、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更加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要随时改正自身的缺点、克服遇到的困难、排除失败的危机、走出挫折的阴影、战胜不良的心情……考生就有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课堂训练1、“陶罐的价值”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人买了两只陶罐用来挑水。在把水挑回到家的时候,其中一只总是满满的,而另一只由于买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裂缝,所以总还是剩下半罐水。于是这只陶罐就很自卑,叹气。他的主人听到了,问明了原因,告诉它,就在每天挑水回家的路的一边,长满了

6、花草。长满了花草的一边正是这只有裂缝的陶罐每天经过的一边。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材料里说的是陶罐,怎么分析这个材料呢?第一步,仔细读材料,看看材料里说了什么东西,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与结果怎么?材料里说了一只陶罐,为自己装不了满满一罐水而自责,原因是它有缝隙,装水漏水。这就意味着它是有缺陷的。事情的结果,陶罐为此自责,可是主人告诉他,正是它漏水,才无意中浇灌了一路花草。第二步,联系事理相关联想,这里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怎样

7、看待有缺陷的事物,怎么对待有缺陷的事物,有缺陷的东西有没有价值。陶罐装水漏水固然是一种缺陷,但用来栽花比不漏水的陶罐岂不更好?由漏水的陶罐可见,有缺陷的东西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我们怎样克服弱点,找到弱点背后的优势。【立意参考】大自然遵从一种补偿法则,有时一种事物的某方面的缺陷在另一方面却恰好得到了补偿;或者说某些方面的劣势在另一方面却变成了优势。(镰刀砍不了树,割草却是优势。)第三步,类比思考,由物及人。我们有些人,在一些方面有明显不足,可在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优势。(在抽象思维方面不足,特善于形象思维,也许学数理化不行,但学文学却恰恰是长处。)由此

8、可见,我们有必要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自惭形秽进而自暴自弃吗?进一步从具体到抽象地理性思考:世上真有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