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70287
大小:5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09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解读的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人教版教材。在来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次的培训,是教材解读,那么,老师们最想听到的会是什么?所以我就去问了一些老师,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他们对我说:你最好多讲点课文中的例子,最好是有比较多的教学设计,这个对老师们来说,最实用的。我回想,好像以前我自己参加这个教材解读培训的时候,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的。也就是说,我最想知道,也是人家是怎么上这一册教材的,特别是看到有比较好的,比较现成的教学设计,就觉得,这次培训
2、没白来,还能抄点有用的东西回去。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准备我的讲稿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任务和老师们的需求挺矛盾的,因为如果这是一次教材解读的培训的话,那么,我应该讲的,不是这册书该怎么教,而是这册书该教的是什么。其实,不止是今天的培训,所有的语文教学的培训,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到底是培训教什么?还是该培训怎么教?前几天,金老师把我们几个要发言的老师叫去一起探讨,讨论讨论去,最后,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其实语文老师,最主要的,不是要知道怎么教,而是要知道教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呢?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这册教材中《长城》这一课,
3、这句话该怎么教。“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看到这句话,作为语文老师,你会怎么设计教学环节呢?我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句比喻句,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这句话中,什么像什么?所以我可以设计一个填空,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要让学生理解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所以可能还要设计一个提问:把长城比作长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最后,还可以再结合一些图片,来体会一下长城的长,让学生看看,这句比喻真是很恰当,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不绝,确实像一条长龙啊。但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是怎么来教学这句话的,我们来看一段
4、课堂实录:生:(读)“它像一条长龙”师: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读)“他像一条长龙……(略)有13000多里。”书上说长城像长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生:巨龙它很长,长城它也非常的长。师: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生:巨龙很大,很高。从它的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可以体会出长城像巨龙一样高,一样蜿蜒曲折。师: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它们都是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生:长城和巨龙的特点都是:气魄很雄伟。师:你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真好!这个一般的
5、人是找不到的。生:我觉得巨龙就像中国一样,它跟长城一样,都是坚强、刚毅、庄重的。师:哎!体会得真好,你从长城的象征意义上找到一样的地方。真会读书!生:龙是很灵活的,而长城也一样,我看出它是随着山势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我觉得这一点很像龙。师:你也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生:那个龙和长城它们的开头都是像波浪形,弯弯曲曲。师:形状也一样。生:人们看到龙都无不赞叹,人们看到长城也是会无不赞叹。师:是啊!你从人们看到龙和长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
6、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读!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生自由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师:把你此时此刻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读出来。生:(指名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师: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有气魄。生:(读,略)师:真好!巾帼不让须眉。
7、谁能超过她?生:(读,略)师:真有气魄。咱们一起读。生:(齐读,略)老师们,“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句非常平实的比喻句,在王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对这句话三个层面的解读依次浮出水面:1、长度2、姿态3、气魄。尤其是对长城和龙在文化象征上的相似点,挖得很深,学生体会得很透彻。其实,仔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多媒体,补充一点材料,师生对话,指导朗读,这些我们平时也都会用,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因为他要教的点,和我们要教的点有所不同。在解读《长城》这个文本的时候,王老师提出了很多语文老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需
8、要关注的视角,总共有十个方面:1.结构,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的结构。2.章法,四个段落,刚好是起承转合,典型的八股文。3.语言,平实、精确。4.基调。内敛和凝重。面对这样的奇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作者在行文的时候,只用到了顿号、逗号和句号,没有一处感叹号。5.顺序,前面讲的先写见闻,再写联想,这是宏观上的顺序,还有中观和微观上的顺序,由远而近,由现代到古代。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