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课件.ppt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

ID:50398287

大小:525.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13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_第1页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_第2页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_第3页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_第4页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问和智慧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问和智慧罗加伦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作者简介罗家伦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譬如犀锐陶冶晦塞要塞瓶塞探骊得珠矻矻穷年鞭辟入里无关宏旨寸积铢累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字字珠玑(p

2、ì)(xī)(yě)(sè)(sài)(sāi)(kū)(lí)(pì)(hóng)(zhū)(chén)(jìng)(jī)●解释下列词语: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比喻印象不深刻。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一点一滴地积累。形容读书很多。分析本文的结构(1)“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2)“‘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3)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4)读书要“精为选择”,读书“也要智慧”。(5)智慧也

3、不能离开学问(6)“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不同。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和智慧的关系。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3——4)学问离不开智慧第二层(5—6)智慧离不开学问第(1)段提问一: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讲解: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提问二:第(1)自然段的段内结构是什么?中心句是如何提取的?课文分析第(2)段提问一:第二段一共有6句话。第一句“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什么作用?提问二:第(2)段的

4、主要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讲解: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提问三:第(2)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讲解:这一段的论证中有两句摆列出了两种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学问渊博”可是“说不上智慧”;另一种是“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两种人一起摆放在论证的段落里,这就做了对比。第(3)段提问一: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讲解:①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是一个复句,前一个分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应该是段落意思的集中点。②句从反面摆事实证明了“没有智慧的

5、学问,便是死的学问”;③句以后作者连用了3个杰出人物的实例,证明智慧与学问的极其重要性。提问二:本段是呈“总分”态势,先总说,再分述,这段的“述”有什么特点?讲解:这段的“述”,是先简述反面的,再详写正面的。这段的一反一正,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4)段提问一:第(4)段的过渡句是哪个?它的作用是什么?讲解:第(4)段的过渡句是“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作用是承上启下,从关照人——“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呼应“没有智慧”的“从事研究工作”的“许多人”,到了关照人们写作阅读的书——“缺少智慧的书”。提问二: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什么?如何

6、展开的?讲解: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过渡句中“……也有缺少智慧的书”。②句到⑦句,作者对比了两种书:“有智慧的”,“无智慧的”。⑧使用“然而”转折提醒读者注意“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指出了方法“不能不精为选择”。⑨句是作者对读书的见解“读书也要智慧。”提问三: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讲解:第(4)段着眼书籍,针对“有缺少智慧的书”的现象,提出读书要“精为选择”,读书“也要智慧”。第(5)段提问一:第五段的哪个句子与上下文意思钩连?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讲解:第五段第一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是一个关键语句,前一个分句“学

7、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承上“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书籍是学问的传播承载者)”,后一个分句“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开启下文内容。提问二:②句强调了“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然而“为什么说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这是一个非常不好说的难题,作者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讲解:作者在解说“无学问的智慧”时就使用了形象的比喻(③④句);同⑤⑥⑦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⑤⑥⑦以“惟有”“惟有”“也惟有”带出一连串比喻,层层深入地证明了“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提问三:这一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对议论展开有什么好处?讲解:第五段的结构仍然是“先总后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