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

ID:50318803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学会利用“边边边”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通过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具有协作精神。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问题。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推理过程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活动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1.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及性质。2.指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在教师引导下回忆

2、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作好准备3活动2创设情境师:刚才老师画出了一对全等三角形,你能再画出一个与它们全等的三角形吗?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吗?条件能否尽可能少?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四个条件,五个条件,略)积极思考,跃跃欲试。大胆猜测,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分类,优化探究方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

3、索欲望,发展学生个性思维,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6活动3探究新知按照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1.三个内角分别是30°,70°,80°;2.三条边分别是3cm,5cm,7cm;3.两条边分别是:4cm,6cm4.一个内角为 30°,一条边为3cm按条件画三角形,并剪下,与同伴进行比较,观察是否重合。学生总结:验证三个角不能,可说明两个角也不能;同样,验证两条边不能,可说明一条边也不能。突出本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猜测,从三个条件的验证出发,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同伴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

4、生活动意图时间活动4获得新知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出本课重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如何画出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解决开课提出的问题)3.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SSS”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1.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1)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发表见解,总结方法。3.完成下面的

5、推理: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___=___AC=A'C'∴△ABC≌△A'B'C'(SSS)培养学生言之有据,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推理格式,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书写习惯。同时作好前后知识的衔接。6活动5巩固新知ABDCC预备练习:如图,AB=AD,BC=CD,△ABC与△ADC全等吗?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上讲台结合图形

6、分析。写出证明过程并相互交流,用投影展示。2.比较练习与例题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除题目直接给出外,还可根据图中隐含条件(公共边)得到,加强例题与练习之间的有机联系。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1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2.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如图,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D,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多少对?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小组选取代表在全班汇报。提高学

7、生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和识别全等三角形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6活动6反思总结请谈一谈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体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1.利用“SSS”画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2.利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充分利用图形中隐含的条件。提炼知识精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6活动7布置作业补充:小红书房的一面墙边AF与她家正方形客厅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红想把客厅的一个阅览角△ABE转入书房一角△ADF

8、(如图),于是,她量得AF=AB,E是AD中点.思考:①图中△ABE与△ADF全等吗?②图中可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变换方法使△ABE变到△ADF的位置?③指出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并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